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97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討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索價。《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狄氏隨手就囊中取起來看,口裡嘖嘖道:『果然好珠!』看了一看,愛玩不已。問道:『要多少錢?』慧澄道:『討價萬貫。』」
討價還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買賣時,賣方索價,買方還價,以達到各自的理想價錢。《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三巧兒問了他討價還價,便道:『真個虧你些兒。』」
2.談判或協商時,雙方爭論各自所提的條件。如:「會議桌上,雙方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討價還價是常有的事。」
漫天討價,著地還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賣方無限度索取高價,買方則把價錢還得很低。亦指雙方認知條件相差很大的交涉或談判。也作「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漫天討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合理地胡亂索取高價。如:「做生意應以誠信為本,切忌漫天討價,矇騙顧客。」
瞞天討價,就地還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方討價過高,顧客以極低的價錢還價。《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這個正合著古語,『瞞天討價,就地還錢』!我說二三百銀子,你說二三十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索取。《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滿天討價,就地還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品所值的具體金錢數。如:「價錢」、「定價」、「市價」、「殺價」、「差價」、「物價」、「廉價」。
人、事、物所值的抽象地位或身分。如:「身價」、「聲價」、「評價」。
化學上用來表示一個原子與其他種類的原子相結合時,所參與的數目。如:「原子價」、「氫是一價的元素。」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中,顏之推提到當時民風敗壞,民間嫁娶之時,經常有賣女兒來賺錢的事情發生,雙方非但不以為怪,甚至還討價還價,連一點小錢都要斤斤計較,和一般的買賣無異。這樣的婚姻,由於不注重對方的人品教養,通常都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提醒子孫不可不慎!「銖錙必較」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值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價值相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這是人家要出脫的,討價三百兩銀子,不知值得不值得?請你拿到祥珍去估估價。」也作「值當」。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一通。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調動未成。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也就妥協了;建興七年,陳震在出使東吳前,專門找諸葛亮匯報李嚴的巧詐問題,特別談到李嚴早年在家鄉為官時的一些劣跡,但沒引起諸葛亮的足夠重視。建興八年(230),曹軍欲三路攻蜀,諸葛亮再次要李嚴帶二萬軍隊到漢中坐鎮,李嚴又討價還價。諸葛亮即做讓步,任命其子為江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