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57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誅討征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誅、討、征、伐之涵義,〔白虎通義‧誅伐篇〕引經據典,作了詳盡的解說:
  1.誅:「誅猶責也,誅其人,責其罪,極其過惡。春秋曰:楚子虔誘蔡侯班,殺之于申。傳曰,誅君之子不立。」「誅」含有譴責、懲罰、殺害之意。「誅君」指罪惡纏身當誅之君,古聖先賢雖主張「興滅國繼絕世」,唯獨不立誅君之子。上文所舉之例,係春秋時代,蔡國國君景侯為太子般娶婦,(春秋三傳皆記為般,白虎通義書為班。)景侯竟與媳婦通姦,太子般憤而殺景侯而自立,是為靈侯。當時楚君以蔡靈侯弒父為由,誘靈侯於申,伏甲飲之,醉而殺之。蓋景侯為誅君,其被弒固罪有應得,而靈侯為誅君之子,不應立之為君,楚藉春秋之義而除之。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如:「砍伐」、「伐木」。
征討。如:「征伐」、「討伐」、「北伐」、「黨同伐異」。
自誇。如:「伐善施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討伐。《孟子.梁惠王下》:「誅其君而弔其民。」漢.曹操〈封功臣令〉:「吾起義兵,誅暴亂。」
2.殺戮。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3.消除、剷除。《國語.晉語六》:「以惠誅怨,以忍去過。」《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誅亂除害,興利致福。」
4.懲罰、懲治。《韓非子.姦劫弒臣》:「聖人之治國也,賞不加於無功,而誅必行於有罪者也。」
5.責備、譴責。如:「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6.要求。《左傳.莊公八年》:「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資治通鑑.卷二六.漢紀十八.宣帝神爵元年》:「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引。如:「討厭」、「討人嫌」、「討人憐」、「自討苦吃」、「自討沒趣」。
研究、推論。如:「討論」、「研討」、「商討」、「探討」。
請求。如:「討飯」、「討饒」、「討教」、「討生活」。
征伐。如:「征討」、「討伐」、「聲討」、「東征西討」。
索取、要回。如:「討債」。
娶。如:「討老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打、討伐。如:「征伐」、「征服」、「出征」、「南征北討」。
遠行。如:「征帆」、「征途」。
征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征討伐。《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薛仁貴征遼事略》:「陛下今起軍征伐,軍有帶甲之勞,民有轉輸之苦。」《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雖在征伐之間,每存仁愛之念,博施濟眾,實可為天下主。」
誅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征伐、討伐。《三國志.卷四○.蜀書.楊儀傳》:「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勛至大,宜當代亮秉政。」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