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蹇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動遲鈍,舉步維艱。唐.白居易〈夢上山〉詩:「晝行雖蹇澀,夜步頗安逸。」
2.文筆不流暢或言語遲滯。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然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於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聊齋志異.卷二.珠兒》:「然性絕痴,五六歲尚不辨菽麥,言語蹇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遲鈍、不流利。如:「蹇澀」、「蹇滯」。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言辭蹇吃,更甚揚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滑潤。如:「粗澀」。
文字生硬難懂。如:「晦澀」、「艱澀」。
味道微苦不甘滑。如:「這顆李子又酸又澀」。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聊齋志異.卷二.珠兒》:「經年餘,生一子,視如拱璧,名之珠兒。兒漸長,魁梧可愛。然性絕癡,五六歲尚不辨菽麥;言語蹇澀。」
語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發音上有缺陷,即言語蹇澀的毛病。
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身體枯瘦。《官場現形記》第四九回:「不但精神模糊,言語蹇澀,而且骨瘦如柴。」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