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鳥或爬蟲類趾間的薄膜。如:「鵝」、「鴨」。《爾雅.釋鳥》:「鳧鴈醜,其足。」
紅領瓣足鷸(紅頸瓣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alaropus lobatus
體長15~20公分。喙黑細,腳黑色。雌鳥繁殖羽頭部和後頸部暗灰色,背部暗灰色,肩部具黃褐色條紋;頦和眼睛上方白色;頸側至喉部及胸側紅褐色,脅部灰色;尾羽側面白色,身體其他部分白色。雄鳥繁殖羽色澤較不鮮豔,頸側紅褐色;胸部和脅部色澤較雌鳥暗。非繁殖羽雌雄相同,頭部白色,有黑色條紋穿過眼睛,頭頂、頸背部略黑;背部暗灰色,肩部和背部羽毛邊緣白色;胸部及腹部白色,胸側灰色。
分布於各大洲之海岸地區,夏季於北極圈和近北極圈地區繁殖,冬季時則往南遷徙,至南美洲、非洲西部、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度冬。
非繁殖期時常成群出現於海面,以水生昆蟲、浮游生物為食,覓食時偶爾潛入水中。飛行時會發出“chip-chip”聲,覓食時則會發出“chowk-chowk”聲。分布最北方的族群,約在五月末和六月初時抵達繁殖地,五月至六月間產卵,七月中旬幼鳥離巢。雄鳥負責孵卵和育雛。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鷸科 (Family Scolopac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泳是利用如海豚的上下擺動產生波動之壓力差,得到向前推進力展開的水上活動,發源於歐洲。它是引用游泳潛水蛙鞋與海豚式泳姿進而發明轉換而成。第一屆歐洲錦標賽於一九七六年在義大利舉行。一九八六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世界水中聯盟(CMAS)為正式競技團體,這個組織負責推展泳運動。
  臺灣泳運動是由中華潛水協會謝新曦先生引進,民國七十七年(1988),成立中華泳俱樂部,由潘培淼擔任會長。七十八年初創時由謝新曦與潘培淼兩位率領教練分赴臺灣師大、臺北體專、臺中體專、基隆女中及高雄游泳會等地,做泳示範教學。同年邀請日本泳協會總幹事森本正則,教練杉內信夫,日本泳紀錄保持人江山一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體長34~36公分。喙直,呈黑色;虹膜暗褐色,腳長,呈暗灰色,飛行時腳趾長度超過尾羽末端。雄鳥繁殖羽臉頰、頸部及胸部紅褐色,腹部和脅部白色,脅部具明顯條紋;肩羽、三級飛羽及上背黑色,邊緣淡褐色和紅褐色。雌鳥和雄鳥相似,但色澤較暗,有較多小白斑,喙較長。非繁殖羽具白眉,胸部雜有灰褐色斑點,背部暗灰褐色,具淡色條紋。幼鳥大致似成鳥,顏色較暗,頸部及胸部具有條紋。
分布於亞洲及澳洲。夏季於歐亞大陸中部繁殖;冬季於亞洲東南部及澳洲西北部度冬。
冬季棲息於海邊的潮間帶泥灘地或瀉湖,會聚成緊密的群體一起活動,會和其他涉禽一起休息。飛行能力強,甚至會作特技飛行。平常聯繫時會發出“chep-chep”或“chowp”的吠聲,或像人在哭泣的“kiaow”聲;繁殖期時則會發出輕柔而重複的“kewick”或“kru-ru”聲。於每年5月末開始在淡水或鹽水草澤的植物叢裡成小群繁殖。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鷸科 (Family Scolopac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摔跤、跌倒。《西遊記》第五三回:「那妖仙措手不及,推了一個辣,掙扎不起。」
琵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蟌體長約3.4~4.2 公分。雄蟲的複眼上半部黑色,下半部為黃綠色,其中有一條黑褐色橫線,合胸黑色有幾條不規則的黃色斑紋,翅膀透明,翅痣深棕褐色。腳黃色,脛節膨大呈紡錘狀,腹部背面黑褐色,第3~7 節的前端有白斑,第8 節後半到攫握器為白色。雌蟲體色花紋和雄蟲類似,僅身上黑褐色的部份比較淡,腳和合胸為黃褐色到黃色,腹末端不具白斑,脛節不膨大,中後腳脛節較細不具紡錘狀。未成熟的雄蟲、雌蟲腹部皆為白色。

輪汽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的兩側或尾部裝有如車輪式槳葉的一種船,具有早期蒸汽船的風貌。曾一度被廣泛使用,後被螺旋槳所代替。
洋海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ceanites oceanicus
體長15~19公分,翼展38~42公分。虹膜楬色,喙黑色,腿黑色,有黃色或是黃綠色的。尾羽無分叉,全身羽毛大致為黑色,翼上覆羽顏色較淡,有白腰。
共2亞種,本種可以說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海鳥,分布範圍包括各大洋,但是在北太平洋較不普遍。
偏好成大群覓食,常常跟在船後,在海面上輕盈的飛著。這種體型小的海鳥以海水表面的甲殼類為主食,當覓食的時候,牠們習慣讓腳下垂接觸到水面,用喙將食物啄起。築巢於挖掘的地洞中,每次產卵1枚,卵的重量有成鳥體重的四分之一,幼鳥體重最高可達成鳥的兩倍,離巢時,幼鳥的體重約為成鳥的1.5倍。
T0000000651--鳥綱(Class Aves)
T0000000669--形目(Order Procellariiformes)
T0000000672--海燕科(Family Hydrobatidae)
長嘴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有季節性變化。成鳥的繁殖羽大部分呈褐色。頭頂、後頸及上背暗褐色,具有暗褐色縱斑。背及上腰部白色,下腰及尾上覆羽有暗褐色橫紋。尾羽具白色及暗褐色橫斑。頰、頸側及頸下至胸、腹部栗色或白色,下腹部色淡,兩側具暗褐橫斑。次級飛羽末端及部分內側初級飛羽末端白色,翼覆羽灰褐色,翼下為淺色斑紋。成鳥非繁殖羽及幼鳥主要為灰褐色,背面暗褐羽緣淡色,腹面白色。喙筆直而長,基部一半為黃綠色,前端黑色;跗蹠及趾橄欖黃色。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河。 (3) 黿:音ㄩㄢˊ,動物名。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 (4) 驂:音ㄘㄢ,古代在車旁駕車的兩匹馬。 (5) 挈:音ㄑ|ㄝˋ,提、舉。〔參考資料〕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