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88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釁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端。《福惠全書.卷二四.典禮部.迎春》:「互相爭奪,致起釁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有規矩的。如:「端正」、「端莊」、「品行不端」。
用雙手捧物。如:「端茶」、「端菜」、「端碗」、「端盤子」。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如:「尖端」、「末端」、「筆端」、「尾端」。
事情的開始。如:「開端」、「發端」、「事端」、「爭端」。
項目、方面。如:「變化多端」、「詭計多端」。
抬高自己的身分,待人驕傲。如:「她最喜歡端架子了!」、「你看他又端起來了真可笑!」
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為紀念屈原而有包粽子和龍舟競技等習俗。如:「每年的端午節都好熱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祭祀時,把牲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孟子.梁惠王上》:「將以釁鐘。」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四首之二:「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2.塗、熏。《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豫讓釁面吞炭。」
3.奮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1.裂痕、縫隙。《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中.鐘》:「若相承遇緩,則先入之質欲凍,後者不粘,釁所由生也。」
2.徵兆、禍兆。《國語.魯語上》:「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近覽劉氏傾覆之釁。」
3.嫌隙、爭端。如:「挑釁」、「尋釁」。
4.過失、罪過。《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5.姓。如春秋時魯國有釁夏。
雞犬不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把一個地方攪得齏菜不生,雞犬不寧,人人懼憚,個個收斂,怕生出釁端撞在他網裡了。」
戰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慎恐懼的樣子。《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承事陰后,夙夜戰兢。」《明史.卷一二三.方國珍傳》:「子姓不戒,潛搆釁端,猥勞問罪之師,私心戰兢,用是俾守者出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