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鋼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用鋼製成,其前端成三叉狀,故稱為「鋼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跳出幾十個惡鬼,手執鋼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精鍊的鐵,硬度高。如:「鋼條」、「鋼鐵」、「百鍊成鋼」。
比喻堅強。如:「鋼筋鐵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錯。如:「交叉」、「叉手」、「叉腿」。
一端有分歧的器物。如:「刀叉」、「魚叉」、「音叉」。
刺取。如:「叉魚」。
將手指分開安放於腰間。如:「請大家在動作開始前,雙手叉腰站好。」
分歧的。如:「叉路」、「叉道」。
結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穿戴裝扮。《西遊記》第二一回:「老妖結束整齊,綽一桿三股鋼叉,帥群妖跳出本洞。」
留客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一種有倒鉤的槍形武器,因可把人拉倒拖回,故稱為「留客住」。《水滸傳》第二回:「外面火把光中,照見鋼叉、朴刀、五股叉、留客住,擺得似麻林一般。」
飛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雜技。演員舞動裝有活絡環形鐵片的鋼叉,使其在臂、腿、肩、背等處滾動或拋擲空中,然後接住。按姿勢的不同,有蜻蜓點水、蘇秦背劍、鳳凰展翅等多種花樣。
跑五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風俗。在人臉上塗油彩,扮成鬼卒,手拿著鋼叉,往各處奔跑,算是驅除野鬼的意思。《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