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4.77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臂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種小的人形類人猿的統稱。靈長目。體細長,顏面圓形,口吻突出。臀部胼胝小,臂較長,具大犬齒,聲音在音量、音色和傳送能力方面都有其特點。營家庭生活,樹棲,以嫩枝、果實、昆蟲、鳥蛋和幼鳥為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的森林中。
長臂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lobates syndactylus (Raffles, 1821)
為本科體型最大的動物,頭軀幹長75~90公分,無尾,體重8~13公斤,雙臂伸開來長度可達1.5公尺,體毛長而密,體型與四肢修長,全身黑色,但喉部有灰色或粉紅色的喉囊,吼叫時會擴張,腳的第二、三趾相連。
馬來西亞本島、蘇門答臘。
主要棲息環境低海拔到1,800公尺的季風林、落葉林、常綠林等,日行性,樹上活動為主,喜歡待在25~30公尺高處,一天活動時間約10.5小時,活動距離約1公里,食物以葉、果實為主,也吃花、芽、昆蟲;一夫一妻小家庭聚居,共同防衛領域,領域大小約30公頃,雌雄猿會交替的鳴叫以宣示領域,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0.8~4群;懷孕期230~235天,生殖間隔約2~3年,一胎1仔,出生後的小猿緊抱母猿腹部,第二年後雄猿負起較多照顧的責任,小猿約6歲時離開建立自己領域,8~9歲性成熟,圈養下壽命可達40年。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長臂猿科(Family Hylobatidae)
白手長臂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lobates lar (Linnaeus, 1771)
頭軀幹長44~63.5公分,無尾,體重4~8公斤,體型與四肢修長,體色從黑到淺黃色都有,手腳白色。
中國大陸雲南南部、緬甸東部與南部、泰國南部、馬來半島東部與南部、蘇門答臘北部。
主要棲息於長綠林和落葉林,比長臂猿待的高度更高,活動的時間更長,距離更遠,約1,490公尺,食物以果實為主,也吃葉、其他植物性食物、昆蟲、蛋、小型脊惟動物;一夫一妻小家庭聚居,共同防衛領域,領域約50公頃,雌雄猿會交替的鳴叫以宣示領域,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0.7~6.5群;發情週期約30天,懷孕期7~7.5個月,生殖間隔2~2.5年,一胎1仔,1歲8個月斷奶,8~9歲性成熟,小猿接近性成熟時離開建立自己領域。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長臂猿科(Family Hylobat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生長、發育。如:「成長」。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肩部以下、腕部以上的部位。如:「臂膀」、「手臂」、「胳臂」。
昆蟲或動物的前肢、前腳。如:「螳臂」、「猿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長目猿科動物的泛稱。與猴同類,惟頰下無囊,無尾,臀無堅皮。形似人,能坐能立,性聰慧,善於模倣,多生活於森林中。種類繁多,如長臂猿、黑猩猩等。
人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稱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無尾、人形靈長類動物。口吻突出,顏面較小,智力甚高,大都棲息於非洲和東南亞熱帶森林中。用後肢行走,血管、神經、骨肉、齒列等均與人類相似,在親緣上比其他現存靈長動物更接近人類。[例]科學家至今仍無法確定人猿是否為人類的祖先。 △類人猿
類人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貌和舉動都像人的猿類。屬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無尾、人形靈長類動物。大都棲息在非洲和東南亞熱帶森林中。能以後肢步行,血管、神經、骨肉、齒列等均與人類相似。但口吻突出,顏面較小,智力甚高,在親緣上比其他現存靈長動物更接近人類。簡稱為「人猿」。
猿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長目中與人科最接近的分類單位,包括現生的長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及其祖先的化石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