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0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鼻浣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sua nasua (Linaeus, 1766)
毛粗長,背部紅褐色到黑色,腹部黃色到暗褐色,鼻吻、下巴、喉部通常為白色,鼻吻尖長,腳黑色,臉上有黑灰色斑紋,尾巴長且有環紋,略可捲握;頭軀幹長41~67公分,尾長32~69公分,肩高可達30.5公分,體重3~6公斤。
美國亞利桑那州到阿根廷。
主要棲息在樹林,會在樹上或地面覓食,尖長的鼻吻可以嗅聞石縫與洞穴,主要為日行性,但雄獸有時晚上也會活動,一天的覓食距離約1,500~2,000公尺,晚上在樹上棲息;當果實豐富時,主要為食果性,其他時候的食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囓齒類;隨棲地不同,族群密度每百公頃1.2~42隻不等,活動範圍32~270公頃;群居性,一群4~20隻,群中個體以雌獸和小於2歲的雄獸為主,超過2歲的雄獸會被雌獸趕出去,只有在生殖季才會被雌獸接納。一年只有1個生殖季,幼獸在4~6月雨季開始時出生,懷孕期10~11週,懷孕雌獸會離群到樹上築窩生產,一胎2~7仔,出生時體重100~180公克,幼獸11天睜眼,5週後可離窩,4個...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浣熊科(Family Procyonidae)
長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乳綱的一目。體形大,耳朵大,腿柱形,睪丸位於體內。鼻長無骨,由上脣、顎及延長的鼻所構成,功能似手。上頜第二切齒特化成長牙。如非洲象、亞洲象。
長鼻袋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rameles nasuta (E. Geoffroy, 1804)
本屬動物鼻吻尖長,耳突出;頭軀幹長20~42.5公分,尾長7.5~17公分,本種體重500~1,900公克;毛粗但很光滑,背部為淺褐、暗橙、黃褐、灰褐或灰色,腹部白色。
澳洲昆士蘭東部、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
主要棲息於雨林,在枝葉茂密處,會在地表以枝葉做窩,在開闊地則會掘洞以草葉鋪櫬,也會利用廢棄的兔穴、石堆、空樹幹做窩;夜間活動,身手靈活,通常獨居,有領域性;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小型囓齒類、蜥蜴,以及植物性食物;雄獸終年可生殖,雌獸秋季生殖不活躍,懷孕期12.5天,一胎1~5隻,通常2~3隻;雖然雌獸有8個乳頭,一胎不超過5隻仔獸,似乎浪費了一些哺育的機會,但因此種動物下一胎的間隔時間很短,所以乳頭隨時可為下一胎仔獸利用。幼獸在育兒袋中約50~54天斷奶,之後會在窩中停留一陣子,62~63天大時隨母獸覓食,雌獸4個月大時性成熟,雄獸5個月大時性成熟。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狸目(Order Peramelemorphia)
袋狸科(Family Peramelidae)
長鼻鰩或天狗老板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aja tengu (Jordan et Fowler, 1903)
吻長而窄,喙骨極長且粗。尾前體長約略與尾長相等;背部頭長為眼眶間隔之5.39~6.41倍長;第一背鰭起點至尾端之長度約為尾長之40.7~45.0%,背鰭後尾長之15.4~18.2%。眼眶前緣硬棘2枚;大型項棘1枚,尾部棘1列。尾鰭背葉發育完全,腹側具隆脊。體盤背側完全光滑,腹側僅鼻孔側方具小棘;兩背鰭及尾鰭表面通常具小刺。體盤背腹側均為棕灰色,無特殊色斑。
由日本北海道,中國東海至台灣沿近海域均有其蹤跡。
底棲性,以甲殼類為主食。
可由底拖漁網漁獲,由於體型不大,不具食用價值,經濟價值有限。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鰩科或鯆科(Family Rajidae),Skates
長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salis larvatus (Wurmb, 1787)
雄猴鼻大而長,可能與吸引雌猴或散熱有關,雌猴與小猴鼻略小;雄猴頭軀幹長66~76.2公分,體重16~22.5公斤;雌猴頭軀幹長53.3~60.9公分,體重7~11公斤;尾長55.9~76.2公分,背部栗褐色或肉桂紅色,腹部乳黃偏灰色,臉紅褐色,腳略有蹼,有利於過水或在紅樹林內走動。
婆羅洲。
主要棲息環境為靠近水域溪流的雨林或紅樹林沼澤,日行性,但入夜仍可能活動,以樹上活動為主,擅泳,但在地面上的時間也很多,主食為葉子,但也吃花、果實和種子;群居性,但是夜晚各自在不同樹上休息,一群約11~32隻,有時會暫時集結成更大的群,群中有多隻雄猴和雌猴,一天的活動距離平均約1,312公尺,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9~63隻,活動範圍130公頃到2平方公里;但在沙勞越河邊森林的猴群約6~16隻,一天的活動距離平均約483公尺,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5.93隻,活動範圍為沿河岸6.4公里的區域;沒有特別明顯的生殖季,懷孕期166天,一胎生1仔,約7個月後斷奶,圈養下壽命可達23年,屬於〈華盛頓公約〉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獼猴科(Family Cercopithecidae)
邵氏長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tonycteris nivalis (Saussure, 1860)
鼻吻長,舌長超過76公釐且有乳突,頰齒窄長,主要特徵為缺第三臼齒;頭軀幹長7~9.5公分,雖有3節尾椎,但幾乎看不到尾,前臂長4.6~5.7公分,成體體重18~30公克,背部毛色多為主紅褐或灰褐色,腹部肉桂色。
美國亞利桑納州東南部與德州南部到墨西哥南部與瓜地馬拉。
喜棲息在多松樹與橡樹的地區,會在不同季節南北遷移,棲所為洞穴、坑道、建築物等;主食為仙人掌與龍舌蘭的花蜜、花粉、果實,以及昆蟲等,是許多植物重要的傳粉者;群居性,生殖雌蝠會在4~5月時北遷到傳統的低海拔洞穴聚成育幼群,7月幼蝠可獨立生活時,雌雄蝠會遷移到高海拔晚期的龍舌蘭仍在開花的地區,9~10月間再南遷;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約7公克,4~8週斷乳。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0935--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T0000000946--美洲葉鼻蝠科(Family Phyllostomidae)
長鼻粗吻海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體環於背鰭基底處拱起,下側稜終止於尾環,中側稜與尾部下側稜相接。吻稍長,頭長約為其1.9-2.1倍;吻部背中稜完全,有小棘,呈鋸齒狀,在鼻孔附近些微隆起。主鰓蓋具一隆起而向上彎曲之稜背。體環邊緣平滑;或有皮瓣,或無。骨環 21-23 + 42-53;背鰭鰭條數 26-30;胸鰭鰭條數 16-19;尾鰭鰭條數9。體呈淡褐色,軀幹上無小的斑點散在。
包氏長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形:殼修長,螺塔高,有強烈鋸齒狀的縫合線。三、四層較早生成的螺層平滑,而其他較晚生成的螺層有很發達的螺肋及不甚發達的縱紋。長形的殼口,其邊緣有五隻短且尖銳的足。外唇加厚,有齒狀襞。前水管短直,不密合,後水管短且反曲。 殼色:殼呈淡褐色,縫線處顏色較深,殼唇和殼口為白色。 大小:小型,50-60 mm。 (63.4×21.4 mm)
長鼻鳳凰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形:殼厚,非常修長,螺塔很高,且尖銳,螺層突出,縫線深刻。較早生成之螺體(大約六層)有縱肋及螺紋,其他的則退化而平滑,體層底面也有螺紋。軸唇滑層厚,殼口有5隻指狀突出。前水管長直或微曲,長度至少佔了1/3的螺長;後水管短而反曲。_x000D_ 殼色:淺棕色至深棕色,偶有暗帶。殼口及軸唇白色。_x000D_ 大小:中大型螺,150-308 mm。 (223.0×33.0 m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