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6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阜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蝗蟲的別名。參見「蝗蟲」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土山。漢.劉熙.《釋名.釋山》:「土山曰阜。」《文選.張協.七命》:「登翠阜,臨丹谷。」
2.大陸。《詩經.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漢.毛亨.傳:「大陸曰阜。」
3.二一四部首之一。
1.旺盛。《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叔在藪,火烈具阜。」漢.毛亨.傳:「阜,盛也。」
2.豐厚。如:「物阜民豐」。《國語.周語中》:「不義則利不阜,不祥則福不降。」
3.肥碩、壯大。《詩經.秦風.駟鐵》:「駟驖孔阜,六轡在手。」漢.毛亨.傳:「阜,大也。」
4.安康。唐.錢鏐〈投龍文〉:「自統制山河,主臨吳越,民安俗阜,道泰時康。」
使豐富。《孔子家語.卷八.辯樂》:「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螽斯:昆蟲名,蝗蟲一類。身呈綠色、棕色或灰色,觸鬚與身體一樣長,或比身體長。有長翅。生活於矮草叢中。
蝗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直翅目昆蟲。分布於熱帶與溫帶,尤以溫帶草原最多。種類甚繁,約有五千種。大多數為綠色或棕色,軀體分頭、胸、腹三部,頭部有一對複眼,三隻單眼,一對觸角及一個咀嚼用的口器,腹部第一節兩側有聽覺器官。依生活習性可分為孤獨性與群居性兩種。成群的飛蝗集體遷移時,常遮天蔽日,且大量啃噬農作物。古稱為「阜螽」。也稱為「蚱蜢」。
草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草螽的別名。參見「草螽」條。《詩經.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3.《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一說此為婦人懷念征夫之詩。首章二句為:「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喓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蟲鳴聲。《詩經.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趯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跳躍的樣子。《詩經.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南朝梁.吳均〈酬別江主簿屯騎〉詩:「寒蟲鳴趯趯,落葉飛翻翻。」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