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7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陶土捏塑成形,置於攝氏九百到一千一百度之間的高溫中鍛燒,使其產生固化作用,達到不溶於水,及不易變形的全部過程,稱為「陶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泥土等材料捏製成人或物的形狀。如:「雕塑」、「泥塑」、「塑像」、「塑造」。
一種有機化合物,可塑性很大,能用來製造多項物品。如:「塑膠」、「塑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黏土燒製的器物。如:「彩陶」、「陶器」、「陶瓷」。
培養、教育。如:「陶冶」、「薰陶」、「陶鑄」。
快樂的樣子。如:「陶然」、「樂陶陶」。
秦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用來殉葬的陶偶。如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出土的數千件排列有序、體型高大的陶塑兵馬俑,及西側的兩乘銅車馬,兵馬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十分細膩,其中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如:「近年挖掘出來的秦俑,顯示秦代在雕塑藝術及冶鑄技術上已有高度成就。」
敷彩泥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塗色彩的泥土塑像。屬於描摹自然的現實藝術手法,上了色彩的泥塑比不上色的木雕、石雕、陶塑更肖似真實人物的外貌。
葉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嘉義縣人。清末著名的陶塑專家。擅長製作寺廟上的陶塑山水人物,風格樸拙傳神,色調素雅,線條優美,將交趾燒的技法發揚光大,對我國傳統陶塑影響甚鉅。其作品多數被毀,部分保存於佳里震興宮及學甲慈濟宮。
鎮墓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木雕或陶塑製成,用來守衛墓門的怪獸。造形多奇特怪異,如獸身人面、人身獸面或各種獸體的組合等。
廣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東佛山的石灣窯陶塑。以陶泥為胎。其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潤,色彩有藍色、玫瑰紫、墨彩、翠色釉等。也稱為「泥鈞」。
廣東石灣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東佛山石灣窯陶塑。始創於宋代,興盛於明、清,有「石灣瓦,甲天下」之稱。石灣窯器的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潤,色彩有藍色、玫瑰紫、墨彩、翠色釉等。有首創專一題材的名士塑像,其中以漁、樵、耕、讀四種最為有名。到清代後,題材更加廣泛,舉凡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因而形成石灣窯的典型。
嘉義交趾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民間陶塑品。最早為嘉義民雄人葉王,拜廣東師父學作寺廟上的陶塑,由於所製陶偶精巧妍麗,故聲名大噪。交趾燒外觀亮麗且色彩繁富,多用於廟宇的壁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