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雕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木板上刻畫文字或圖像,用以印刷。參見「雕版印刷」條。
雕版印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版印刷術究竟起源於何時,史料並無明確記載,因此出現各種推論,從東漢、北齊、隋、唐、五代等朝代都有涉及,但根據現存最早有確切記載年代的印刷書顯示,至遲在八世紀初葉盛唐時,應已有雕版印刷。其事證包括:西元868年中國刻印的《金剛經》印刷清晰、雕刻精緻,技術相當成熟,絕非印刷術萌芽時期的作品;此外,日本寺廟所藏的雕版書《陀羅尼經》於西元770年印行;韓國現存最早的印本是1966年印行的佛經,而當時日本、韓國的雕版印刷技術係由中國輸入。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前,紙張、人造墨、印章、及石刻壓印方法(拓石)已經出現,因此它的產生並非偶然,而是奠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技...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2006)。以古通今-書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Books。臺北市:國家圖書館。吳哲夫(1984)。書的歷史。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錢存訓著,劉拓、汪劉次昕譯(1995)。造紙及印刷。臺北市:臺灣商務。昌彼得著(1993)。中國圖書史略。臺北市:文史哲。陳力(1996)。中國圖書史。臺北市:文津。錢存訓著(2004)。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嚴文郁著(1992)。中國書籍簡史。臺北市:臺灣商務。
雕版印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文字或圖案先雕刻在木板上再行印刷,為我國印刷術的最早形式。唐代已有雕板印刷的佛經、曆書、詩文集等,至宋代日益興盛,雕印、刻工的技術十分精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鏤。如:「雕塑」、「雕刻」、「雕鏤」、「雕琢」。
指雕刻的技術或作品。如:「竹雕」、「木雕」、「玉雕」、「皮雕」、「浮雕」。
刻鏤或裝飾的。如:「雕欄玉砌」、「雕梁畫棟」。
一種凶猛的鳥。同「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刷時用的印板,上面刻有文字或圖形。如:「版畫」、「雕版」、「鉛版」、「活字版」、「照相版」。
剞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雕版、刊印。唐.韓愈〈送文暢師北遊〉詩:「先生閟窮巷,未得窺剞劂。」清.馬從善〈兒女英雄序〉:「亟付剞劂,以存先生著作。」
梨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雕版印書,用梨木棗木,故稱書版為「梨棗」。清.孫詒讓〈扎迻〉:「復以竹帛梨棗,鈔刊屢易,則有三代文字之通假,有秦漢篆隸之變遷。」
版本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研究歷代典籍的雕版源流、傳抄經過、紙地墨色、字體刀法、藏書印記、裝潢式樣以及內容校勘考訂等問題,從而確定原刻或翻刻、原抄或影抄、善本或劣本,以供社會人士收藏流通、閱讀參考等學問。也作「板本學」。
官刻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版本類型。指清代及清代以前歷代出自公帑或由某種國家機構、單位主持雕印的書本。
紫外線攝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利用紫外線成像的攝影技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