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80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兩方面參加,大多用於兩個國家參加的活動。如:「雙邊談判」。
雙邊帶調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比信號振幅調變的一種方式,直接將調變信號和載波信號相乘即得雙邊帶調變信號,在載波頻率之兩旁含有上下兩個和基頻調變信號頻譜相同形狀的頻帶信號,如使用濾波器去除上或下頻帶即為單邊帶調變,如只去除部份的上或下頻帶,即為殘邊帶調變。
雙邊貿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買賣交易。如:「這兩個國家進行雙邊貿易後,互蒙其利,人民生活顯著提升。」
細尾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bassis urotaenia (Bleeker, 1852)
側線完全而不中斷;眶前骨無後向之吻棘;體背淡褐色,腹面銀白色,體側有一銀灰色縱帶;背鰭第2及第3棘間之鰭膜黑色;長7公分。
西太平洋、印度洋均有分布。
棲息河口,並上溯淡水域。
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雙邊魚科(Family Ambassidae),Asiatic Glass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雙邊輪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印紋曬製在印版上四分之一位置,先印刷紙張一邊,再將紙張調頭印另一邊;然後將紙張翻轉,如法印刷紙張背面,印成正反面各兩份斜角相對印紋之印件。在不得已而使用全紙機印刷四開印件時用之。
雙邊帶傳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通信技術,載波被信號調變後,在載波兩側產生出被調邊帶。應用這兩個頻帶將資料加以傳輸。
維氏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較細長,呈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皆具細齒或小棘,其中前鰓蓋骨之後緣具6-13棘;眶上骨3-5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2列鱗,鰓蓋亦被鱗;側線完全。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臀鰭鰭條數III+9;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
布魯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較細長,呈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具細齒或小棘;眶上骨1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2列鱗,鰓蓋亦被鱗;背前鱗數12;側線於體中部中斷。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臀鰭鰭條數III+9;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以前所記載之裸頭雙邊魚(Ambassis gymnocephalus)為本種之誤鑑。
小眼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較細長,呈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具細齒或小棘;眶上骨1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1列鱗,鰓蓋亦被鱗;背前鱗數12-15;側線完全。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臀鰭鰭條數III+9-10;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背鰭硬棘部及尾鰭皆具黑緣。
斷線雙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較高,呈長卵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眼上方之頭背部不凹入。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具細齒或小棘;眶上骨1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2列鱗,鰓蓋亦被鱗;背前鱗數10-14;側線於體中部後方中斷。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10;臀鰭鰭條數III+9-10;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