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靖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危定難,使國家的局勢穩定。《晉書.卷一○○.杜弢傳》:「進宜為國思靖難之略,退與舊交措枉直之正,不亦綽然有餘裕乎!」
2.明惠帝建文初,用齊泰、黃子澄謀,削諸藩權。帝季父燕王棣,以黃、齊為奸人,舉兵反,號稱為「靖難」。攻戰三年,遂陷京師,自立為帝,史稱明成祖。
靖難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靖難之役(Jingnan Campaign)明朝太祖去世後,皇太孫允炆繼位為明建文帝後,因內無功臣可謂依持,外又有諸王威脅,最後只好借削籓來保護自己的帝權,因而引起叔父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於1402年(建文四年)攻佔南京後,即位為帝(成祖),翌年改年號為永樂,並改北平為北京順天府,積極營建宮殿,1421年(永樂19年),北京宮殿完成後,正是遷都於此。同時修築大運河,使北京和江南連成一氣,因為自唐代至宋至明,江南在經濟上已壓倒華北,...
靖難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燕王朱棣舉兵反惠帝而自立為王。參見「靖難」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定、使安定。如:「靖亂」、「靖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終、一直。如:「迄無音訊」。《後漢書.卷七○.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聊齋志異.卷四.促織》:「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
志大才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七○.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指志向遠大,而才能疏闊不實在。宋.蘇軾〈揚州謝到任表〉:「志大才疏,信天命而自遂。」也作「志大才短」、「志廣才疏」、「才疏志大」、「材疏志大」。
迄未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到最後仍未獲得成功。《後漢書.卷七○.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未成功。」
才疏意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不高而志向遠大。《後漢書.卷七○.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鄭和下西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靖難之變,明成祖(註1.)即位後,便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本姓馬,雲南人,成祖時的宦官,屢世皆為回教徒,因深受成祖信任,乃賜姓鄭。成祖為了催促南洋各國進貢,乃打著尋找建文帝(註2.)的名號,派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從南海赴往印度洋一帶。第一次率大船六十二艘,將士兩萬七千八百多人,1405年(永樂三年)從蘇州劉家港啟程,航海期間共兩年又四個月,停泊處從占城、真臘、暹羅,經爪哇、舊港、蘇門答臘,至錫蘭,在由此到印度西岸的古里。此後二十五年間,他曾六次下西洋,垂對所經過之地,從波斯灣口的忽魯謨斯即於非洲東岸。在這期間,他曾派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