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25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發生的危險、危機。如:「期貨投資,必須負擔極大的風險。」
風險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量估算因輻射曝露引起不利效應的機率。完整的風險評估過程可包括:
1.危害鑑定(hazard identification),鑑定確認污染物的危害毒性。2.劑量反應評估(dose response assessment),建立推導曝露劑量與不利效應發生率的量化關係。3.曝露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估算測定曝露的強度、頻率、時間等,常包括由污染源外釋量的推估、環境途徑分析、到曝露情景的推定等。4.風險定性(risk characterization),估算各種曝露狀況下,所可能導致的健康效應發生率。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乃就其中可能的事件、發...
危險度、風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險=事件發生的機率x事件造成的後果。事件造成的後果可以金錢損失或傷亡人數來表示,例如美國因車禍造成的風險約為每年2×10-4。死亡人數,在國內保健物理界中常稱為危險度。有:
  (a)絕對風險(absolute risk),假設輻射曝露所致的風險,超出基線風險(原本環境中的背景風險)的部分,乃依輻射劑量而定,故絕對風險時間-反應模式預測的輻射風險,與基線風險值無關。
  (b)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為受到輻射曝露群眾的風險與未受到輻射曝露之比。
  (C)相關風險(attributable risk):可歸因於輻射曝露所導致的風險
  整合危害性鑑定、劑量反應評估及接觸評估的資料,來決定暴露族群在不同的情況下,受物質暴露後,造成健康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其評估包括個人及族群的危險發生率,在下結論時,須完整說明存在於結論中的不確定性。
危害性評價(或風險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估人類受環境中的危害物質暴露後,其危險發生頻率、造成的結果及嚴重程度。使用現有的流行病學、臨床醫學、毒物學及環境調查的資料,來描述其潛在的健康危害。並由此結果來推論人類在某一環境的暴露下,在不同的強度及時間,可能發生之健康危害的形態及程度。且判斷可能造成暴露族群健康危害問題之大小。
風險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運算處理,用來量化各種對系統可能造成的潛在性安全上之威脅。
風險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相當的潛伏期後,每單位輻射曝露所引起的健康效應或死亡率,也稱為風險因子(risk factor)。
國家風險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國際金融、保險機構評估世界各國的信用。評等的結果由該國的經濟和政治兩大項綜合判斷而成。
風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在某一特定條件下,化學物質對暴露者所可能造成不良生物效應的或然率。當此或然率可被社會大眾接受時,此可認為是安全。其化學物質是否會對其接觸者造成讓人無法承受的風險性,與該化學物質之本質無關,而是取決於其暴露條件,如暴露劑量之大小及暴露時間之長短等。所以某化學物質,縱使其毒性不大,只要其用法及用量及相關防患措施不符標準,照樣可以產生讓人無法接受的風險性。
風險反應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險反應模式可分成
  (1)風險加成模式(additive interaction model, AIM)假設由於輻射曝露與其他因子的風險可直接相加,即個別因子的風險獨立不相關。
  (2)相乘反應模式(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model, MIM),兩輻射曝露的風險因子引起的相對風險(百分比),相當於個別因子引起風險的乘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