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駁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駁議」。《東觀漢記.卷一七.宋均傳》:「數納策謀,每駁議,未嘗不合上意。」《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國家樂聞駁議,黃髮無愆,詔書過耳,何故自繫?」也作「駮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馬的毛色不純,後引申為顏色雜亂或事務紛雜。如:「斑駁」、「駁雜」。
爭辯事理。如:「反駁」、「辯駁」、「駁斥」。
轉載貨物。如:「駁運」、「駁船」、「接駁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體名。用以論說事理、陳述作者意見的文章。如:「奏議」、「駁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辯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駁議論,爭論是非。《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傳》:「於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辯論有餘,習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上大說之。」《老殘遊記》第八回:「東造便將看老殘身上著的仍是棉衣,故贈以狐裘,並彼此辯論的話述了一遍。」
楷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值得效法尊崇的範例。《後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陸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及賦頌數十篇。又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晉書.卷五二.阮种傳》:「每為駁議,事皆施用,遂為楷則。」也作「模楷」、「楷模」。
駮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駮議」。漢.蔡邕〈獨斷〉:「凡群臣上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後漢書.卷四八.應奉傳》:「又集駮議三十篇,以類相從,凡八十二事。」也作「駁議」。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