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24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髑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人的頭骨。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九:「寄入視穴,得其九女髑髏。」也稱為「骷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髑髏」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髑髏」條。
精衛填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即「精衛填海」。見「精衛填海」條。 01.元.楊維楨〈五湖游〉詩:「精衛塞海成甌窶,海蕩邙山漂髑髏,胡為不飲成春愁。」 參考詞語︰銜沙填海注音︰ㄒ|ㄢˊ ㄕㄚ ㄊ|ㄢˊ ㄏㄞˇ漢語拼音︰xián shā tián hǎi釋義︰指精衛銜沙石填海。見「精衛填海」條。 01.明.何景明〈贈呂子遷左給事中〉詩:「銜沙填海志,鍊石補天情。」 參考詞語︰石填大海注音︰ㄕˊ ㄊ|ㄢˊ ㄉㄚˋ ㄏㄞˇ漢語拼音︰shí tián dà hǎi釋義︰指精衛銜石填海。見「精衛填海」條。 01.清.孫朝慶〈滿江紅.怒浪如山〉詞:「手挽狂瀾原不易,石填大海終何補?」 參考詞語︰帝女填海注音︰ㄉ|ˋ ㄋㄩˇ ㄊ...
骷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枯的死人頭骨或屍骨。《西遊記》第八回:「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也稱為「髑髏」。
出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日臺灣原住民埋伏於草叢中,捕殺入侵者或獵取他族的人頭,再將人頭去皮肉,置於髑髏架上,稱為「出草」。此一行為象徵自衛、勇敢,並具有宗教意義。
張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8~139)字平子,東漢西鄂(故治在今河南省南陽縣南)人。精天文曆算,作渾天儀及候風地動儀。擅長文學。所作〈同聲歌〉、〈四愁〉詩為五七言詩創始期重要作品。賦有〈兩京賦〉,構思十年。又所作〈思玄〉、〈歸田〉、〈髑髏短賦〉三篇,一掃鋪采惡習,為漢賦另闢新徑。
六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稱人之心、肺、肝、腎、脾、膽六臟的神。漢.張衡〈髑髏賦〉:「五內皆還,六神盡復。」
精衛塞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精衛填海」。見「精衛填海」條。01.元.楊維楨〈五湖游〉詩:「精衛塞海成甌窶,海蕩邙山漂髑髏,胡為不飲成春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旁擊打。《莊子.至樂》:「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