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2.8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魏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校字子才,崑山人;其先祖本李姓,居蘇州葑門之莊渠,因自號莊渠。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守備太監劉瑯,藉劉瑾勢,甚為囂張,莊渠不為所屈,直行己意,無所徇改。召為兵部郎中,移疾歸。嘉靖初,任廣東提學副使,丁憂,服闋畢,補江西兵備,改河南提學。嘉靖七年(1528),陞太常寺少卿,轉大理寺少卿。嘉靖八年以太常寺卿掌祭酒事,尋致仕。卒諡恭簡。
  魏校私淑胡居仁(敬齋,胡築室講學,以敬名齋,師門遂尊稱為敬齋)主敬之學,而貫通諸儒之說,擇執尤精。嘗與余祐(子積)論性,略謂:「天地者,陰陽五行之本體也,故理無不具。人物之性,皆出於天地,然而人得其全,物得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學、教學的場所。如:「學校」、「補校」、「夜校」。
現行軍官的階級之一。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文書的複查核正。如:「校對」、「校正」、「校訂」。
較量、計較。如:「校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
姓。
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校訂整理。《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孝成皇帝愍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藏,校理舊文。」唐.岑參〈送魏升卿擢第歸東都因懷魏校書陸渾喬潭〉詩:「魏侯校理復何如,前日人來不得書。」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