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6.47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鼎折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大臣不能勝任國事,以致國家傾覆。語出《易經.鼎卦》:「《象》曰:『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弄斷。如:「折斷」、「骨折」、「有花堪折直須折」。
彎曲。如:「曲折」。
減少、損失。如:「折壽」、「損兵折將」。
減價。如:「打折」、「折扣」。
阻礙、打擊。如:「挫折」。
服氣、佩服。如:「心折」、「折服」。
掉頭、回轉。如:「折返」、「折回」。
對換、相抵。如:「折價」、「折現」。
量詞:A>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虧損。如:「折本」。
折騰:翻轉、攪擾。如:「折騰了一夜,終於可以好好睡個覺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如:「鼎鼐」、「鼎鑊」、「列鼎而食」。
古代傳國的寶器,作為王位、帝業的象徵。如:「問鼎中原」。
盛大。如:「鼎力相助」、「鼎鼎大名」。
方當、正當。如:「鼎盛」。
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
比喻三方對峙。如:「三國鼎立」、「鼎足而居」、「勢成鼎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器物下面支撐的部分。《易經.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鼎中的食物。《易經.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唐.孔穎達.正義:「餗,糝也,八珍之膳,鼎之實也。」
折足覆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折足,鼎足折斷。覆餗,鼎內的食物翻覆。語本《易經.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比喻不能勝任,必致失敗。《後漢書.卷五七.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也作「折鼎覆餗」。
覆餗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餗,鼎中的食品。覆餗之患指鼎足壞了,食物從鼎中翻出。比喻因力不勝任而壞事。語本《易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三國志.卷一二.魏書.何夔傳》裴松之注引孫盛曰:「公府椽屬,古之造士也,必擢時雋,搜揚英逸,得其人則論道之任隆,非其才則覆餗之患至。」也作「覆餗之釁」、「覆餗之憂」。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