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36.8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Fabiania pulla Hreblay and Ronaky 200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abiania pulla胸部及頭部黑棕色;雌雄觸角皆為絲狀;小顎鬚、前額及領節摻雜了赭色的毛;胸部中央飾毛更密,顏色為紅赭色;前胸和後胸叢毛較多。腹部深灰巧克力棕色,背面飾毛大為減少,在基部有赭色叢毛;雄蟲肛毛叢赭棕色;雌蟲胸部腹板最後一節細窄,隆線末端為赭色。前翅長,但相對地較寬且頂角變尖,外緣細齒狀。前翅底色為亮深巧克力棕色,帶有桃紅色斑點及少數赭色與黑色鱗片,特別於中央區及沿著亞外緣脈處。後翅幾乎為單一深黑棕色,翅脈較黑,盤狀斑點缺如。本種前翅顏色與 F. submediana相似,均接近單一暗色,且橫線不明顯,腎形紋內的白色斑紋很淡,但F. pulla 顏色較深,前-中或後-中橫線...
Speidelia formosa Ronkay, 200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eidelia formosa雌雄觸角皆為絲狀。領節具大型鳥喙狀突起,雄蟲頭部和胸淡灰色,摻雜棕色與少許白色毛。下唇鬚側邊、額、領節和肩板暗灰棕色 。腹部色稍淡,更呈棕色,第二節具暗棕色叢毛。前翅長且窄,端部變尖,底色亮淡灰色,具細微的藍紫羅蘭色色調和濃淡有變異之暗灰棕小斑點,鱗片呈細微網狀。後翅略呈透明白色,翅脈、盤狀點和窄的邊緣區域佈滿較暗的棕色。雌蟲與雄蟲類似,但在體型上較大,前翅略寬,後翅明顯顏色較暗。 S. formosa 與S. taiwana 和 S. semialba 不同處在於前翅底色更淡,且具有明顯之翅紋和在亞端線上具明顯之暗條紋。S. formosa 後翅較S. ta...
Asidemia albovitta Hreblay and Ronaky 200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sidemia albovitta的頭部及胸部為深巧克力棕色,小顎鬚、額區、領節及中胸上有赭棕色的毛。腹部呈灰色,背面的飾毛堅硬、呈深棕色。雄蟲觸角為絲狀,雌蟲觸角較細。本種前翅很寬,端部變尖(頂角為尖狀),翅外緣為細微之細齒狀。前翅之底色為深巧克力棕色,並帶有強烈的青銅色光澤,在翅中央上方及翅緣處具有赭灰色鱗片形成之斑點,翅脈亦呈灰色。後翅為赭色,內側區域具有斑點,翅的邊緣具很寬的深銅棕色區域,翅脈為黑色,盤狀斑點及橫線不明顯。本種外觀上與 A. inexpecta(Sugi, 1963)極為類似,兩者主要可以生殖器特徵進行區辨。 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Hreblay and Ronaky (...
Ethmia penesella Kun & Szaboky, 200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thmia penesella的前額及頭頂為灰色,頭頂的上方具有黑色之鱗片。胸部白色,並具有四個黑點,而肩板具有黑色點。其前足為灰色具黑色環;中足及後足為灰色,跗節有黑色之鱗片。腹部為黃色,無黑色斑紋。觸角為絲狀,具有淡灰色之鱗片,觸角柄節、小顎鬚、下唇鬚及口吻為白灰色。前翅為灰色且具有十個黑色斑點,呈兩群排列,各五點。後翅為白灰色,具有外緣刷狀毛,緣毛顏色與底色相同。 E. penesella 的翅紋與 E. maculifera及E. susa類似,但是E. penesella的體型較其它兩種大,且前翅底色為單一灰色,腹部是明顯黃色。E. susa腹部亦為黃色,但在最後第四個背板骨片有一...
Habrosyne indica formosan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華波紋蛾 Habrosyne indica formosana Werny, 1966 印華波紋蛾屬於中小型昆蟲,翅展37-45mm,前翅長18-22mm。 發生期從三月初至十二月底,其中以三到四月間及九月至十月間為發生數量最大期,推測一年有兩個世代的發生。在臺灣的森林地帶幾乎都可以發現他的蹤跡,在海拔2000-3000公尺的區域更是固定地發生,為最容易被觀察到的波紋蛾之一。此亞種為台灣特有。
Mastax formosan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體長3.7-4.0mm;頭部亮紅棕色;體腹側、顎唇鬚及觸角前2節為磚紅色至棕色;觸角第三節之後呈深棕色,但第三節有時顏色較淺。複眼黑色。前胸背板顏色與頭部較淺色區域相同。翅鞘深黑色,表面質地看起來類似天鵝絨;中央具有一紅色至深棕色之縱向未達末端之斑紋;前方一對白色斑紋完整圍繞翅鞘前緣兩端,並於中央觸及紅色縱向斑紋;翅鞘後方具有一對白色方形斑紋。本種外觀近似分佈於香港之M. poecila,但本種頭部顏色較深,而觸角僅前兩節至部分第三節顏色較淺(而不是三節);翅鞘上本種翅鞘前緣白色斑紋延觸及翅鞘邊緣,形成環形斑紋,但在M. poecila上此斑紋則未觸及翅鞘邊緣;另外翅鞘後方白色斑紋於本種未...
Gortyna flavina Hreblay and Ronkay, 199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ortyna flavina頭部及胸部棕色,領節及肩板摻雜著赭橙色,腹部顏色較淡,為赭灰色,腹部背面飾毛退化成少許之小叢毛。雌雄觸角皆為絲狀。前翅高呈寬三角形且頂角尖銳,外緣在頂角處下方凹陷。前翅底色深赭橙色,並帶些許亮金色,中間區域帶有赭棕色斑點,翅基區域外側及翅緣區遍佈著深棕及藍灰色。後翅充滿深棕灰色,內側區域顏色稍淡,翅脈及盤狀斑點較黑。 此種外型與G. fortis(Butler, 1878)相似,但體積較大,前翅底色較暗且更呈橙赭色,具金褐色斑點;但此兩種有些標本從在外型上幾乎難以區分。 目前為止G. flavina的生態及分佈尚不情楚。本種敘述主要引用Hreblay and Ro...
本亞種Epipsestis dubia chengshinglini與其他分布在巴基斯坦經過喜馬拉雅山南方至印度支那北方區域的 E. dubia有所不同,本種的平均體型較小,前翅較少延長,頂角較鈍且較白,底色為更多的灰色,具有黑化的中區的標本相對較少。E. dubia chengshinglini為晚秋出現之種類,棲息於台灣闊葉林地區。本亞種為台灣特有亞種。本種敘述主要引用László & Ronkay (1999)之原始文獻。
Drypta formosan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體黑色,長約16.5mm,觸角及足顏色角淺呈深磚紅色。複眼突出,上唇中央平滑並內縮。前胸背板前緣較寬,並於側緣具有小齒,表面具有許多刻點及皺紋,並於中央具有縱向脊起。翅鞘寬,翅鞘縱紋間佈滿刻點。
Cerastis griseiorbis的頭部及胸部為深紫灰色,並摻雜了深巧克力棕色,前額區及領節帶白灰色,腹部顏色更淡更呈灰色且缺少背面的飾毛。雄 蟲之觸角為細的鑲毛狀,雌蟲則為絲狀。前翅相當地短,頂角尖銳呈三角形,翅外緣微向頂角下方凹陷。前翅底色為深紫灰色,外緣及中央區域部分地佈滿巧克力棕色。後翅為灰棕色,邊緣區域略黑,盤狀斑點很明顯,小月半狀紋及橫線較暗。本新種與C. violetta(Boursin, 1955)關係相當接近, C. griseiorbis身體較細長,體型較小,前翅花紋更為明確,圓形紋癒合、大且圓並充滿典型的淺灰色。這兩個種的雄性生殖器容易區分。本種棲所及生態尚不清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