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 |
445 |
學習階段 |
3 |
學習內容 |
445-INb-II-6 |
學年度 |
109學年度上學期 |
年級 |
三年級 |
教科書版本 |
南一 |
章節 |
植物的身體 |
投稿人 |
李佳恬 |
詞條類別 |
詞條名稱 |
詞條解釋 |
對生 |
|
攀折 |
|
種子 |
|
托葉 |
|
苞 |
|
欒樹 |
|
葉柄 |
|
互生 |
|
輪生 |
|
叢生 |
|
臺灣欒樹
|
臺灣欒樹是在臺灣行道上常見的樹木,也是臺灣本土的原生特有樹種。
當節氣進入秋分,九月的時候,天氣開始慢慢轉涼,欒樹會開出滿滿的黃色小花,燦爛佈滿樹冠,因此有個美麗的名稱「台灣金雨樹」。
幾天之後,黃花叢出現紅斑,黃色小花開始落地,經過授粉的雌蕊,變成嫩紅色苞片的果實。
再到了冬天,嫩紅色轉為暗紅色,暗紅色的果實膨脹成氣囊狀,看起來就像成千萬個小燈籠掛在樹上,因此也有「燈籠樹 」之稱。
欒樹一年四季呈現豐富的色彩變化,從綠色、黃色,轉成紅色,因此又稱「四色樹」。 |
白千層
|
白千層是在臺灣行道樹之一,夏到秋季會開出白色或淡黃色的花,形狀就像刷瓶子的迷你刷,有特別的香味,也叫做「白瓶刷子樹」。
白千層最大的特徵就是樹皮,它的樹皮厚且柔軟呈海綿狀,樹皮顏色為白色或棕色,每年都會向外長出新皮,把原本老樹皮推擠出來呈片狀堆疊,因此項特性而得名。 |
詞條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