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智度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纓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智度論〕,書名,凡百卷,為印度龍樹菩薩造,後秦鳩摩羅什奉詔譯,於姚秦弘始四年(402)至七年(405)譯出;又稱〔大智度經論〕、〔摩訶般若釋論〕、〔智度論〕、〔大論〕等。
  此書旨在詮釋〔大品般若經〕,「大智度」即摩訶般若波羅蜜之意譯。摩訶,大也;般若,智也;波羅蜜,即度也。據現存釋僧叡〔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序〕說;此論原有十萬偈,每偈三十二字,共三百二十萬言,羅什將它縮譯為今百卷本;其中,最初之三十四卷,為全譯本,為大品般若之初品注釋,其後各卷則是節略。
  此書為龍樹晚年著作,內容詳贍,舉凡當時佛教之學說、掌教、史地、人文等之解說,均有所七述記錄;所引用之經綸典籍,如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之著述及初期大乘佛法中之法華、華嚴等,甚至盛行當時之印度哲學思想派別內容等等,賅羅詳實,可謂當時一部佛教百科全書。
  在義理之弘揚發揮方面,此書和龍樹之〔中觀論〕、〔十二門論〕及提婆之〔百論〕三部,同屬般若空宗之四大典籍,合稱〔四論〕。但所表現的義理精神則異趣,其餘〔三論〕著重在破斥以彰顯八不中道,而本論則是立足於諸法實相之詮顯,採取正面肯定的立場,以開展大乘菩薩之思想及貫徹六波羅蜜等之實踐精神。
  又龍樹被中國佛教譽為 「八宗共祖」,諸宗派所根據之義理,往往摘取自本論而加以發揮立論,如三論宗之中道觀、天台宗之一心三觀、禪宗之蕩相遣執、唯識之三性觀、大乘起信論之真如,甚至密宗之佛身法身觀等,均深受此書之啟示影響。
  此書現收放大正藏第二十五卷,卷首有僧叡〔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序〕一文。由於本書在佛教史上的重要性,近年來在臺灣地區更有單行本流傳,如普門文庫版(印自佛光大藏經,民國六十八年)(1979)、文殊印經會之新式標點版(民國七十七年)(1988)、世樺印刷出版部印行版(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初版)。另外,於敦煌及新疆等地所發掘之古寫本,題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優婆提舍〕;以現行本及古寫本五相校證,如現行本中有不少脫誤處。
  前賢註釋此書僅存北周慧影〔大智度論二十四卷〕,此書僅存七卷,散收於(卍續藏經〕第七十八、八十七兩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智度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