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通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洲松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通書〕一稱〔周子通書〕,或稱〔易通〕,北宋周敦頤著,一卷,共四十章,二千八百餘言。
  本書是周敦頤〔太極圖說〕外的另一重要著作,其內容主要是對於〔太極圖說〕新提出的重要概念加以闡發;〔太極圖說〕主要談天道,〔通書〕則主要說人事。〔通書〕中以「誠」為中心觀念,「誠」指真實無妄,書中說:「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認為聖人本乎「誠」,萬物始乎「誠」,倫理道德也都以「誠」為本。而「誠」本是寂然不動的,處於動時就是「有」,此時「誠」始顯現於外,至正不偏,明白通達。周敦頤所言的「誠」,其實是繼承〔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的思想而加以發揮。
  周敦頤還重視「思」,認為「不思則不能通微,通微生於思」,「思」是聖人修養必經之途徑,故思者,「聖功之本而吉凶之機也」;又認為「無思」才是最高境界,「無思而無不通為聖人」。
  〔通書〕雖極簡短,但內容豐富,宋代理學家後來探討的一些思想範疇或基本概念,周敦頤都在此書中有過論述,該書因而被稱為是「周子傳道之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通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