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開元釋教錄〕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昌彼得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開元釋教錄〕20卷,唐比丘智昇(西元669-740年)撰。智昇於開元中居長安西崇福寺,通大小乘,尤善律部,開元28年圓寂,享年72歲。所撰〔開元釋教錄〕為今存世佛教目錄之最早者,〔四庫全書總目〕予以著錄。
  釋教錄凡20卷,將當時所知三藏經論編為目錄,不分門目,但以譯人時代為先後。起漢明帝永平10年(西元67年),迄唐開元18年(西元730年),凡664年間,傳譯經藏的僧徒俗眾總176人,所譯出的大小二乘三藏聖教,及聖賢集傳,並及佚名所譯,總共2,078部,7,046卷,分為兩錄。一日總括群經錄,皆先列譯人名氏,次列所譯經名與卷數,各注出存或佚,最後附譯人小傳,詳述其人的始末。此部分書凡9卷,第7卷則載歷代的佛經目錄,凡古目錄25家,僅列其名。新目錄則16家,則列載著錄的經數。
  第11卷至18卷目別分乘藏錄,釐為7類:一曰有譯有本,二曰有譯無本,三曰支派別行,四曰刪略繁重,五日拾遺補闕,六曰疑惑再譯,七曰偽邪亂真。此7類則分別經論,依類排次,與總括群經錄之依時代編次,一經一緯,極具條理。第19卷為大乘經緯論入藏的目錄;第20卷則小乘經緯論、聖賢集傳入藏的目錄。初唐以前的釋家經典,悉備於此目,也是存世最古的釋典目錄。
  此目因為編纂具有條理,並附譯人小傳,故自來為考證家所重視。清朱葬尊撰〔經義考〕,核其體例,與此錢多相符合,是否規仿或為闇合,雖乏資料可以確定,然研究中國目錄學之發展者,固宜參考釋典目錄,應為學者所共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開元釋教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