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麻雀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má qu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 què
解釋:
  1. 動物名。雀形目。圓頭,短尾,栗褐色,身上雜有黑褐色斑點,翅膀短小,善於跳躍,以穀粒和昆蟲為主要食物。
    【例】在田裡常見農人用稻草人嚇走麻雀。 △老家子、老家賊、家雀 ◎
  2. 一種骨牌遊戲。共一百四十四張牌,其中有八張花牌。四人玩,供消遣或賭博用。 △麻將牌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 què
解釋:
1.動物名。雀形目。圓頭,短尾,栗褐色,上雜有黑褐色斑點,翅膀短小,善於跳躍,以穀粒和昆蟲為主要食物。也稱為「老家子」、「老家賊」、「家雀」。
2.一種骨牌遊戲。參見「麻將牌」條。《文明小史》第五九回:「昨兒打麻雀,贏了我們兩底碼子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麻雀棲宿於海拔500公尺以下臺灣各地之城鎮或鄉村中,可能由於人為的因素,中部海拔2000公尺之梨山武陵農場,最近也發現牠的蹤跡。在臺灣的繁殖期為3~7月,每窩產2~5枚蛋,通常以3~4枚居多。蛋的顏色為白底,有的為赤褐色底,均有黑褐色污斑。
知識 1:
無蹼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棲所環境:
草叢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拉丁界名:
ANIMALI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拉丁門名:
CHORDAT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綱名:
AVES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中文目名:
雀形目
拉丁科名:
PASSERIDAE
中文科名:
麻雀科
拉丁屬名:
Passer
拉丁種小名:
montanus
分布海拔高度:
平原鄉鎮
腳趾型: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麻雀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麻雀
英文名: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描述:
體長約 13cm,雌雄鳥的羽色相同。喙黑或褐色,虹膜黑褐色,頭上、後頸為紅褐色,臉及頸側灰白色,頰有大型黑色圓斑,喉黑色,背栗赤色、有明顯黑色軸斑,腰及尾上覆羽淡栗色,小覆羽赤褐色,中、大覆羽黑褐色、羽端白色,飛羽黑褐色、羽緣黃褐色,胸、腹、尾下覆羽灰白色,脇淡褐色,尾羽黑褐色、羽緣黃褐色,腳淡黃褐色。幼鳥的整體色調較灰、頰無黑色圓斑,背部色澤亦較淡,其餘與成鳥相同。
分布:
廣泛分布在歐洲及亞洲,除了西伯利亞北部、阿拉伯半島及印度半島以外,歐亞大陸大部分的地方都有麻雀分布。麻雀與家麻雀 (P.domesticus) 有強烈的種間競爭關係,兩種共域生存時,麻雀大多棲息在有樹的棲地,家麻雀則棲息於都市等人為環境,在東經 90 度以東的東亞,麻雀便佔據了都市鄉鎮等人為環境。麻雀一般並不會做長程遷移。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 500m 以下的地區(翟鵬 1977,沙謙中1986,顏重威 1984),但隨著人為開墾與開發,海拔 2,000m 的開墾地及鄉鎮,也可以看到麻雀。台灣的麻雀並不做長程遷移。
作者:
丁宗蘇
授權方式:
創用CC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00:00
海陸音
00:00
大埔音
00:00
饒平音
00:00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00:00
釋義:
對應華語:
麻雀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uâ-tshiok
00:00
解釋:
  1. [名詞 ] 麻將。一種骨牌遊戲,共有一百四十四張牌。四個人玩,可供消遣,也有人用來賭博。
又唸作:
(麻雀, mâ-tshiok),(麻雀, bâ-tshiok)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臺灣台語 厝角鳥仔粟鳥仔麻雀 相關臺灣客語 麻雀屋簷鳥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