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吸、喘氣出入的氣。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說文解字.心部》:「息,喘也。」《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武氣絕,半日復息。」唐.顏師古.注:「息謂出氣也。」
2. 休憩。如:「歇息」、「休息」。《禮記.學記》:「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孟子.梁惠王下》:「飢者弗食,勞者弗息。」《紅樓夢》第一○回:「等待調息一夜,明日務必到府。」
3. 脈相。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我請醫者看看你這脈息,知他是甚麼症候。」《紅樓夢》第四二回:「賈母笑道:『當日太醫院正堂有個王君效,好脈息。』」
4. 音訊、音信。如:「消息」、「信息」。《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紀》:「家既廢壞,數呼相工問息耗。」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
5. 繁殖、滋長。如:「息土」、「息壤」。《荀子.大略》:「有國之君,不息牛羊。」《呂氏春秋.恃君覽.長利》:「天固有衰嗛廢伏,有盛盈蚡息。」《戰國策.齊策四》:「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6. 子女、兒子。如:「子息」。《正字通.心部》:「子息,子吾所生者,故曰息。」《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聊齋誌異.卷二.嬰寧》:「弱息僅存,亦為庶產。」
7. 利錢。如:「利息」、「月息」、「年息」。《正字通.心部》:「今俗稱貸於人還母錢加子錢曰息。」《史記.卷七五.列傳.孟嘗君》:「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一層,做生意的官息比莊上好;二層,多少總有點贏餘。」
8. 贅肉。通「瘜」。《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一.邪氣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偏風。」
9. 縱容的、容忍的。如:「姑息」。《後漢書.卷四三.朱樂何列傳.朱暉》:「申納諸儒,而親其忠正,絕其姑息。」《清史稿.卷二九五.列傳.隆科多》:「孰知朕視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欺罔悖負,朕豈能姑息養奸耶?」
10. 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漢書.卷四八.賈誼傳》:「百姓素樸,獄訟衰息。」《三國演義》第二回:「但見空中紙人草馬,紛紛墜地,風雷頓息,砂石不飛。」《四遊記.北遊記.第二四回》:「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民感神恩。」
11. 春秋時國名。《正字通.心部》:「息,又國名。」《左傳.魯隱公十一年》晉.杜預.注:「息國,汝南新息縣。」
12. 姓氏。如春秋時息侯的夫人,姓媯,謂之「息媯」,或稱「息夫人」。明代有息隆泰。
1. 呼吸、喘氣出入的氣。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說文解字.心部》:「息,喘也。」《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武氣絕,半日復息。」唐.顏師古.注:「息謂出氣也。」
2. 休憩。如:「歇息」、「休息」。《禮記.學記》:「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孟子.梁惠王下》:「飢者弗食,勞者弗息。」《紅樓夢》第一○回:「等待調息一夜,明日務必到府。」
3. 脈相。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我請醫者看看你這脈息,知他是甚麼症候。」《紅樓夢》第四二回:「賈母笑道:『當日太醫院正堂有個王君效,好脈息。』」
4. 音訊、音信。如:「消息」、「信息」。《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紀》:「家既廢壞,數呼相工問息耗。」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
5. 繁殖、滋長。如:「息土」、「息壤」。《荀子.大略》:「有國之君,不息牛羊。」《呂氏春秋.恃君覽.長利》:「天固有衰嗛廢伏,有盛盈蚡息。」《戰國策.齊策四》:「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6. 子女、兒子。如:「子息」。《正字通.心部》:「子息,子吾所生者,故曰息。」《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聊齋誌異.卷二.嬰寧》:「弱息僅存,亦為庶產。」
7. 利錢。如:「利息」、「月息」、「年息」。《正字通.心部》:「今俗稱貸於人還母錢加子錢曰息。」《史記.卷七五.列傳.孟嘗君》:「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一層,做生意的官息比莊上好;二層,多少總有點贏餘。」
8. 贅肉。通「瘜」。《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一.邪氣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偏風。」
9. 縱容的、容忍的。如:「姑息」。《後漢書.卷四三.朱樂何列傳.朱暉》:「申納諸儒,而親其忠正,絕其姑息。」《清史稿.卷二九五.列傳.隆科多》:「孰知朕視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欺罔悖負,朕豈能姑息養奸耶?」
10. 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漢書.卷四八.賈誼傳》:「百姓素樸,獄訟衰息。」《三國演義》第二回:「但見空中紙人草馬,紛紛墜地,風雷頓息,砂石不飛。」《四遊記.北遊記.第二四回》:「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民感神恩。」
11. 春秋時國名。《正字通.心部》:「息,又國名。」《左傳.魯隱公十一年》晉.杜預.注:「息國,汝南新息縣。」
12. 姓氏。如春秋時息侯的夫人,姓媯,謂之「息媯」,或稱「息夫人」。明代有息隆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