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良人 - 教育百科
ˋ
ˊ
ˊ
  • 漢語拼音 bù liáng ré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liáng rén
解釋:
1.專管緝捕犯人的衙役。《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砥遇俠客》:「三日前被小偷竊了若干財物,告知王鉷,責令不良人捕獲,又撥三十名健兒防護。」《稱謂錄.卷二六.隸.不良人》:「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
2.壞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倘是個不良人,這樣神力,如何敵得?」《西遊記》第三六回:「長老聞言,滿眼垂淚道:『可憐!可憐!這纔是人離鄉賤!我弟子從小兒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懺喫葷生歹意,看經懷怒壞禪心,……不知是那世裡觸傷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不良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