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共戴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不共戴天 | 勢不兩立 | 辨似例句 |
○ | ㄨ | 土匪毀我家園,殺我家人,這仇∼,一定要報。 |
ㄨ | ○ | 正義和邪惡∼,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
典源: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書證:
01.《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列傳中.許遠》:「使國威喪衄,巡功業墮敗,則遠於臣不共戴天,請追奪官爵,以刷冤恥。」
02.《大宋宣和遺事.貞集》:「一時士大夫甘心講和,酣絭於湖山歌舞之娛,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03.《朱子語類.卷一三三.本朝七.夷狄》:「則襄公殺其父之時,莊公當以不共戴天之故,告之天子、方伯、連率,必以復讎為事,殺得襄公而後已,如此方快。」
04.《元史.卷一九五.忠義列傳三.王伯顏》:「(伯顏子)相詈曰:『吾與汝不共戴天,恨不寸斬汝,我受汝官邪!』賊殺之。」
05.《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王世名痛哭道:『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
06.《三國演義》第五八回:「(馬超)咬牙切齒,大罵:『操賊!欺君罔上,罪不容誅!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讎!吾當活捉生啖汝肉!』」
07.《明史.卷一六九.王直列傳》:「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
08.《封神演義》第九五回:「殷成秀大怒,罵曰:『……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定拿你碎尸萬段,以泄此恨!』」
09.《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在老婆眼前又不便把大舅爺待自己的情形說出,更不敢露出忿恨之色。那心中卻把大舅爺恨的猶如不共戴天一般。」
10.《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至於為親報仇,所謂『父仇不共戴天』,豈容片刻隱忍?」
11.《聊齋志異.卷三.宮夢弼》:「親友偶來,亦曾無作雞黍之事。或言其家不貧,便瞋目作怒,其仇如不共戴天。」
12.《蕩寇志》第二五回:「我正待助小婿報不共戴天之仇,焉肯與你講和!」
13.《鏡花緣》第五七回:「承志道:『我同這惡婦乃不共戴天之仇,豈可令妻妹在他跟前應試!』」
資料來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