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造衛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rén zào wèi xīng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人造衛星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rén zào wèi xīng |
|
解釋:
由人工製造且從地球發射,依一定軌道環繞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裝置,稱為「人造衛星」。可作為偵察、通訊之用。簡稱為「衛星」。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人造衛星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artificial satellite |
| 作者: | 何慶雄 |
| 日期: | 2002年12月 |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一人造物體在太空中運行,其主要之受力為行星或太陽之重力。人造衛星從1957年起便在地球上空環繞,其應用面很廣,為二十世紀重要發明之一。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造衛星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artificial satellite |
| 日期: | 2003年10月 |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人類製造繞地球旋轉之非自然星體。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造衛星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