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莛撞鐘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
|
解釋:
莛,草莖。「以莛撞鐘」指用草莖去撞鐘,起不了大作用。比喻自不量力,徒勞無功。《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以筦闚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宋.葉大慶《考古質疑》卷四:「子路曰: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莛,豈能發其聲乎?君問先生,無乃猶以莛撞鐘乎?」宋.李新〈上宇文知郡啟〉:「觀海為水,尤慚一勺之微;以莛撞鐘,亦冀小鳴之便。」也作「以莛叩鐘」。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以莛撞鐘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