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注音: |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ǔ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ǔ |
|
解釋:
[名] 1.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以五人為一伍。明.張自烈《正字通.人部》:「伍,軍法五人為伍。」《周禮.天官.宮正》:「會其什伍而教之道藝。」 2.軍隊。如:「入伍」。唐.杜牧〈原十六衛〉:「籍藏將府,伍散田畝。」 3.古代基層的戶政編制單位,以五家為一伍。《左傳.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廬井有伍。」《管子.乘馬》:「五家而伍,十家而連。」 4.五的大寫。 5.姓。如春秋時楚國有伍子胥。 [動] 雜處、參雜。《荀子.議兵》:「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唐.楊倞.注:「伍參,猶錯雜也。」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注音: | ㄨˇ #ㄨˇ |
| 正字: | 五 |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麌韻.五字》引〈唐尉遲恭碑〉。 《漢語大字典.人部》。 《佛教難字字典.二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伍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