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透明片作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朱麗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透明片又稱醋酸脂片是當今教學上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教學媒體,藉著投影機(overhead projector)內的反射鏡頭與強光,將透明片上的文字、圖表投射在螢幕上,以利教學應用,其製作方式有好多種:
  1.直接手繪書寫或描繪:用水性或油性的彩色筆(OHP pen)直接在透明片上作出,或描繪出所需的文字或圖形。
  2.影印法:使用影印機專用的透明片,藉影印機的起動,將預先準備好的底稿內容印到透明片上。一般的影印機只能作出黑色或灰階的透明片,新型的彩色影印機有其專用透明片則可作出彩色透明片。
  3.紅外線製作法:使用紅外線製作機(thermal copy machine)與紅外線透明片製作。紅外線透明片有各種色彩的搭配選擇,將彩色顯像在透明的片上,透明字顯像在有色彩的背景上,或是一種彩色字顯像在另一種色彩片上。底稿上圖像需為能對紅外線感應的材質,如碳性墨水、軟鉛筆、影印素材等,原子筆、彩色筆均不適宜。
  4.銨片製作法:使用含有銨鹽(diazo salts)的透明片,它的顯像是利用銨片經過紫外線的照射,就無法顯像的原理,如銨片的一部分未經紫外線照射,再將銨片放到銨盒或銨水,則未經紫外線照射的部分會產生色彩,透明片上的圖文內容因而出現。過程較複雜,比較貴些,適合製作要有層次表達的畫面。
  5.其他方法尚有照相、絹印、製版大量印刷等,但這些方法均需要複雜的設備,品質佳唯成本高,是大量製作時常用的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透明片作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