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bǎo liú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保留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 相反詞: | 廢止、廢除、放棄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bǎo liú |
|
解釋:
1.保存、留下。如:「保留票根」、「老師毫無保留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官場現形記》第四一回:「該紳等率為稟請保留原任,無非出自該牧賄囑,以為沽名釣譽地步。」 2.暫時擱置不作處理。如:「本案保留,容後再議。」「對於這個敏感問題,許多人都採取保留的態度。」 3.拘禁。《儒林外史》第一七回:「你一定在內為頭要保留,是那裡冤枉的事!如今上面還要密訪。」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保留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Retention |
| 作者: | 程炳林 |
| 日期: | 2000年12月 |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保留是指學習活動停止之後一段時間,在沒有練習的情形下,學習者仍能保有其學得行為的現象。當練習停止後,保留量減少,表示有遺忘的現象產生。由於學習者保留的量無法直接觀察,所以必須依賴各種測量方法來估量學習者的保留量。較常使用的測量方法如回憶法、再認法、重建法、節省法等。保留量的遞減情形可用保留曲線來表示(參見「保留曲線」)。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保留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動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相似詞: | 【保存】 |
| 相反詞: | 【放棄】、【取消】 |
| 對應華語: | 保留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保留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pó-liû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保留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