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倚音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ppoggiatura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術語。倚音是音樂裝飾音的一種,它是一個落在強拍上的非協和音,因而需要向上或向下行解決至位在強拍後的協和音中。有時它也是一個落在拍上的裝飾音,暫時性掛留在主音位置,然後再解決。關於倚音是應該落在拍子之同時或拍子之前,以及其正確長度是多少等問題,非常難以界定,因此常引起現代音樂研究界的爭論。在傳統的朗誦調中,倚音並沒有任何記號標示,如果歌調的弱句(陰性樂句)的結尾有兩個相同音高的連接音符,第一音可以唱成倚音 ── 用高二度或四度的音替換原音。有些倚音的解決過程是歸入顫音(Trills)和漣音(Mordent)中。十七世紀的魯特琴音樂,開始有震音的標示,用Intonation(或Intonazion)一字標出。它的奏法是從主要音之下一度或往下數度向上滑入主音。十七世紀後半葉,法國的魯特琴及鍵盤樂器的樂譜開發用或的符號來標示倚音,法文稱為Chrote或Pont de Voix,在英國用的音符記號表示從上向下解決的倚音,稱為Backfall,用表示從下向上解決的倚音稱為Rise或Half Fall、Fore fall等。十八世紀洛可可時期,嘉蘭特音樂風格(Gallant Style)興起,裝飾音大量被應用,倚音記法統一,全用小音符標在主音旁的記法。艾曼紐.巴赫(C.P.E. Bach, 1714-1788)把倚音分為兩大類:長倚音與短倚音。他嘗試把倚音的長度規格化,長倚音的長度通常是主要音時值的一半,如加上附點則佔三分之二時值,如附點音符加連線則採用全部時值,如果其後再接休止符,倚音佔用主要音之全部時值,主要音佔用休止符之時值,休止符取消。關於短倚音一律以短音奏出。雖然艾曼紐.巴赫規格化了倚音,但連他本人也沒有完全嚴格地遵守,無論如何這些各式各樣的倚音提供了很多供人參考選擇與應用。十九世紀時,短倚音用(Grace Note)的裝飾音符代替,長倚音則用普通的旋律音符記錄。長倚音的旋律曲調成為華格納(R. Wagner, 1813-1883)、布拉姆斯(J. Brahms, 1833-1897)和馬勒(G. Mahler, 1860-1911)的特色,還有蕭邦(F. Chopin, 1810-1849)巧妙地應用短倚音造成優美突出的鋼琴曲風格。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王沛倫編《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二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倚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