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偪 - 教育百科
| 偪 |
|
- 部首 人
- 部首外筆畫 9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bīf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bī |
|
解釋:
[動] 侵迫。同「逼」。《左傳.僖公五年》:「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孟子.滕文公上》:「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偪人。」 [名] 即行縢。包裹在足脛上,使跳騰輕便。俗稱為「綁腿」。《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句下漢.毛亨.傳:「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漢.鄭玄.箋:「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禮記.內則》:「偪屨著綦。」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ú |
|
解釋:
[名] 參見「偪陽」條。 [動] 屈服。通「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偪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注音: | ㈠⑴ㄅㄧ ⑵ㄅㄧˋ ㈡⑴ㄅㄧˋ ⑵ㄈㄨˊ #⑴ㄅㄧ ⑵ㄈㄨˊ |
| 正字: | 逼 |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職韻》。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偪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