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袖清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兩袖清風 | 囊空如洗 | 辨似例句 |
○ | ㄨ | 辭去了官職,他∼地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
ㄨ | ○ | 你領了薪水要省點用,免得一到月底又要∼了。 |
典源:
(一)※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我這裡猛然觀望,風吹青旆喚高陽。吃了這發醅醇糯(1),勝如(2)那玉液瓊漿(3)。兩袖清風和月偃(4),一壺春色透缾(5)香。花前飲酒,月下掀髯,鬅頭垢面,鼓腹謳歌。茅舍中,酒瓮邊,刺登哩登唱,三杯肚裡,由你萬古傳揚。
〔注解〕 (1)發醅醇糯:味道濃厚的糯米酒。發醅,猶「醱醅」,釀酒。醅,音ㄆㄟ。醇,音ㄔㄨㄣˊ,酒味濃厚。 (2)勝如:勝過、超過。 (3)玉液瓊漿:比喻香醇的美酒。 (4)偃:仰臥。 (5)缾:音ㄆ|ㄥˊ,同「瓶」。(二)※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據《夷白齋稿.卷一一》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1)隨月步長橋。僊人(2)有約歸林屋,共飲甘泉(3)聽玉簫。
〔注解〕 (1)杖藜:拄著以藜木製成的手杖。藜,音ㄌ|ˊ。 (2)僊人:仙人。僊,音ㄒ|ㄢ,同「仙」。 (3)甘泉:甘甜的泉水。(三)#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八.賢達高風》于謙,字廷益,錢唐人。宣德元年,授監察御史,長軀玉立,聲如洪鐘,每奏對,上為傾聽。……然謙才大機疏,遇事又敢往,少瞻顧,人故以此忌之。九載秩滿,始進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綑載香帕、磨菇,以供交際,謙行,一無所持,作詩云:「手帕磨菇與線香,不資民用(1)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2)話短長。」其律己如此。
〔注解〕 (1)不資民用:不給民用。 (2)閭閻:鄉里,亦泛指民間。〔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五.于節庵遺事》、 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吳都憲》
〔注解〕 (1)發醅醇糯:味道濃厚的糯米酒。發醅,猶「醱醅」,釀酒。醅,音ㄆㄟ。醇,音ㄔㄨㄣˊ,酒味濃厚。 (2)勝如:勝過、超過。 (3)玉液瓊漿:比喻香醇的美酒。 (4)偃:仰臥。 (5)缾:音ㄆ|ㄥˊ,同「瓶」。(二)※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據《夷白齋稿.卷一一》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1)隨月步長橋。僊人(2)有約歸林屋,共飲甘泉(3)聽玉簫。
〔注解〕 (1)杖藜:拄著以藜木製成的手杖。藜,音ㄌ|ˊ。 (2)僊人:仙人。僊,音ㄒ|ㄢ,同「仙」。 (3)甘泉:甘甜的泉水。(三)#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八.賢達高風》于謙,字廷益,錢唐人。宣德元年,授監察御史,長軀玉立,聲如洪鐘,每奏對,上為傾聽。……然謙才大機疏,遇事又敢往,少瞻顧,人故以此忌之。九載秩滿,始進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綑載香帕、磨菇,以供交際,謙行,一無所持,作詩云:「手帕磨菇與線香,不資民用(1)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2)話短長。」其律己如此。
〔注解〕 (1)不資民用:不給民用。 (2)閭閻:鄉里,亦泛指民間。〔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五.于節庵遺事》、 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吳都憲》
書證:
(一)01.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吃了這發醅醇糯,勝如那玉液瓊漿,兩袖清風和月偃,一壺春色透缾香。」(源)
(二)01.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源)
(三)01.《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只是那賠修的官項,計須五千餘金,後任工員催逼得又緊,老爺兩袖清風,一時那裡交得上,沒奈何只得寫了家信,打發梁材進京,將房地田園賣變。」
02.《三俠五義》第三二回:「因顏老爺在日為人正直,作了一任縣尹,兩袖清風,一貧如洗,清如秋水,嚴似寒霜。可惜一病身亡,家業零落。」
0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侶笙這個人,他窮到擺測字攤時,還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來,也就可想了。所以雖然署過幾個缺,仍是兩袖清風。」
資料來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