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bāo fú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包袱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bāo fú |
|
解釋:
1.用布包成,便於攜帶的行李。《紅樓夢》第四二回:「這包袱裡是兩疋紬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老殘遊記》第四回:「在兩間堆破爛農器的一間屋子裡,搜出了一個包袱,裡頭有七八件衣裳。」 2.比喻累贅或負擔。如:「精神上的包袱。」 3.相聲或快書等曲藝中所製造的笑料。 4.一種特製的紙包,內裝紙錢等物,在佛前或墳前焚化。《紅樓夢》第五八回:「外頭去叫小廝們打了包袱,寫上名姓去燒。」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包袱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包袱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包袱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