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化學狀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emical Stat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物質以各種不同物理化學性狀存在的形式。由於物質內部的原子、分子、基團和各種化學物種(chemical species)在一定的條件下含有不同的能量、不同的結合方式、結構形式,而以各種化學狀態出現。環境汙染物的化學狀態包括各種化學形態(例氧化態、還原態、離子態、結合態、游離態、可交換態等)和價態、能態、結合狀態、結構形式等。不同原子、分子具有不同的電子狀態,可呈現不同的價態或激發態的物質。原子以不同的方式或空間分佈,可形成各種不同結構的基團或化合物。分子之間以不同方式可結合成各種聚合物。同種元素可以不同的結構形式而呈現同化學特性的化學物質存在於環境中。汙染物在環境中遷移、轉化的過程,就是其化學狀態變化的過程。不同化學狀態的汙染物其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了解不同環境條件下,汙染物的化學狀態及其分析方法,是環境化學中研究汙染物特性的重要內容,也是環境分析化學新的發展的方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化學狀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