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ēi lòu |
解釋:
1.粗糙簡陋。《北史.卷二二.列傳.長孫道生》:「第宅卑陋,出鎮後,其子弟頗更修繕,起堂廡。」《太平廣記.卷七四.俞叟》引《宣室志》:「於是延入一室,湫隘卑陋,摧簷壞垣。」 2.粗鄙庸俗。《宋史.卷四二二.列傳.李知孝》:「不見前輩,不聞義理,不講綱常,識見卑陋。」《太平御覽.卷七九七.四夷部.可蘭》引《沙洲記》:「大白蘭西北千二百里,有可蘭虜,風俗卑陋。從開辟後,口不知穀味,目不識五色,耳不聞六律五聲,是四夷中不臧者。」 3.地位低賤。晉.傅玄〈豫章行苦相篇〉:「苦相身為女,卑陋難再陳。」《晉書.卷六八.列傳.賀循》:「循少玩篇籍,善屬文,……雅有知人之鑒,拔同郡楊方於卑陋,卒成名於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