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可念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kě ni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ě niàn
解釋:
1.值得憐憫。《南史.卷五.齊本紀.廢帝東昏侯》:「至蔣山定林寺,一沙門病不能去,藏於草間,為軍人所得,應時殺之。左右韓暉光曰:『老道人可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2.令人喜愛。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誌〉:「眉眼如畫,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宋.陸游〈晚步湖塘少休民家〉詩:「村童亦可念,喚客手吒叉。」
3.令人感念。如:「厚意可念」、「深情可念」。《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然後徐圖歸耕故園,免遭大禍。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更不多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可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