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草蜥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日行性,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喜於草生地、灌叢或大型禾本科植物體上活動,夜間亦常會棲息於禾草或其他植物體上休息,活動時尾巴因有平衡及部分之纏繞功能,有相當之重要性,故雖會自割,卻不若守宮科或壁虎科蜥蜴之尾巴那般易斷,卵生,一窩可產2 至6顆左右的卵。
知識 1:
草生地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中文亞目名:
蜥蜴亞目
中文屬名:
草蜥屬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有鱗目
中文科名:
正蜥科
中文綱名:
爬蟲綱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爬蟲類
拉丁亞目名:
Sauria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屬名:
Takydromus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quamata
拉丁科名:
Lacertidae
拉丁綱名:
Reptilia
拉丁門名:
Chordata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rmosan Grass Lizard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akydromus formosanus (Boulenger, 1894)
形態:
身體修長,舌頭明顯分叉,軀幹長最大可達6公分左右,尾長最大約達軀幹長的3倍,腹面為白色,幼體體背顏色為褐色,由眼下方起常有1白色縱線延伸至尾基部,較大時身體側邊則開始帶有綠色或黃色調之縱帶,或深或淺,一般具2對鼠蹊孔。
分布:
台灣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台灣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之地區;離島之綠島及龜山島亦有記錄。
生態習性:
日行性,喜於草生地、灌叢或大型禾本科植物體上活動;夜間亦常會棲息於禾草或其他植物體上。休息於植物體上活動時,尾巴因有平衡及部分之纏繞功能,具相當之重要性,故雖會自割,卻不若守宮科或壁虎科蜥蜴之尾巴那般易斷,卵生,一窩可產2~6顆左右的卵。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
正蜥科(Family Lacertidae),Lacertids, True Lizards, Typical Lizard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