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回教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ariah(Islamic Jurisprudence)
作者: 買德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回教法,阿文原義為「溯源之道」,被用作「回教法」之名,不僅意味遵此可近真主,也由於穆斯林咸信此法是真主啟示給穆罕默德,昭告世人遵循者。
  回教法之法源有七,依其重要性順序如下:(1)〔古蘭經〕;(2)〔聖訓〕;(3)共識(Ijma');(4)類比(Qiyás);(5)理性之解釋(Ijtihad);(6)公眾利益(Istihsan);(7)法律推定(Istis'hab)。唯最後三項法源在各法家間有不同意見。
  遜尼派流傳至今者有四大教法學派,各以其創始人為學派之名:(1)哈奈非(Imam Abu Hanifah, 80~150 A.H.);(2)馬立克(Imam Malik Ibu Anas, 93~179 A.H.);(3)沙非爾(Imam Muhammad Idris Al-Shafi'i, 150~204 A.H.);(4)罕百里(Imam Ahmad bin Muhammed bin Hanbal, 164~241 A.H.)。
  十葉派分二大支派:(1)載德派(al-Zaydiyah):其制法者為阿里的第七世孫伊瑪目哈三。(2)十二伊瑪目派(Ithná 'Ashariyah, Twelver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回教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