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丈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dà zhàng fū |
|
解釋:
有志氣而勇敢剛毅的男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丈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作者: | 陳雪麗 |
| 日期: | 2000年12月 |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大丈夫」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根據朱注:「廣居,仁也;正位,禮也;大道,義也。」孟子意思是說人生於天地之間,如果能做到居心在仁道之中,立身在禮法上,依照義理行事,有機會出仕的時候,就要率領人民邁向正道;沒有出仕的機會,也可以獨善其身,自行仁義之道。以行道守道為原則,則無處不可居,無處不可行道。也就是說若能居於仁、立於禮、行於義,則財富高位不能動搖他的心,貧窮卑賤不能改變他的節操,威權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氣;像這樣擇善固執,不受習俗薰染,堅定不移的人,可稱得上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丈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大丈夫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大丈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tāi-tiōng-hu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大丈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