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tiān shí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天時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tiān shí |
|
解釋:
1.天地四時運轉的法則。《書經.盤庚中》:「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慼,鮮以不浮于天時。」《禮記.中庸》:「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2.自然有利的時機。《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 3.氣候。宋.楊萬里〈夏日雜興〉詩:「金陵六月曉猶寒,近北天時較少暄。」《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時正是初夏,天時乍熱。」 4.時候、時間。《老殘遊記》第六回:「因天時尚早,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口同聲說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閒步。」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天時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相似詞: | 【氣象】、【天氣】 |
| 對應華語: | 天時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天時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thian-sî
|
解釋:
|
|
| 又唸作: | (天時, thinn-sî)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天時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