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燈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ien Têng Wu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京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廣西防城地區的巫頭、山心、澫尾三島上京族聚居區。亦名《跳天燈》、《燭光舞》。於京族的傳統節日「哈節」的祭祀活動中表演。內容是祈求白龍鎮海大王和本地的土地神保佑人壽年豐。兼有點燭成光,引領海上捕魚親人平安返航之意。舞者為四名桃姑(京族稱謂,即女民間藝人),著緊身窄袖白色長衫禮服,頂著頭燈,托著手燈表演。「頭燈」是將小碗反扣在頭上,碗的底部上再放一小碟,碟內置三至五支點燃的蠟燭,「手燈」是小碗中置一支點燃的蠟燭,雙手各捧一盞。隨著鼓的節奏和伴唱聲,婆娑起舞。開始節奏緩慢,抒情柔美,而後速度逐漸加快,情緒歡快熱烈。舞者一面轉動手腕,一面縱橫交錯的變換隊形,最後兩手同時伸出以優美的造型靜止結束。基本動作有:〈繞燈花〉、〈圓場步〉、〈三角步〉等。伴奏樂器有:大鼓、大鑼、小鼓、小鑼、鈸、木魚、竹板等打擊樂。節奏中速平穩,為2/4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燈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