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奰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ㄉㄚˋ
  • 部首外筆畫 15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bè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解釋:
[形]
壯大。《玉篇.大部》:「奰,壯也。」《淮南子.墬形》:「食木者多力而奰。」
[動]
1.怨怒。《詩經.大雅.蕩》:「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漢.毛亨.傳:「不醉而怒曰奰。」唐.元結〈二風詩.亂風詩.至惑〉:「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2.逼迫。南朝陳.無名氏〈代陳司空答貞陽侯書〉:「賊臣侯景,內奰中國,掘剪公室,鞭撻寓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壯大。《說文解字.大部》:「奰,壯大也。」《淮南子.墬形》:「食木者多力而奰。」

2. 怨怒。《詩經.大雅.蕩》:「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漢.毛亨.傳:「不醉而怒曰奰。」唐.元結〈二風詩.亂風詩.至惑〉:「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3. 逼迫。《說文解字.大部》:「奰,一曰迫也。」南朝陳.無名氏〈代陳司空答貞陽侯書〉:「賊臣侯景,內奰中國,掘剪公室,鞭撻寓縣。」元.袁裒〈求志賦〉:「徒內奰於願欲兮,宜外衄於甄鈞。」

注音: ㄅ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