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嬋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
解釋:
  1. →嬋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
解釋:
參見「嬋連」、「嬋娟」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嬋娟」:

⑴ 形容姿態曼妙優雅。大徐本《說文解字.女部.新附》:「嬋,嬋娟,態也。」唐.孟郊〈嬋娟篇〉:「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元.沈禧〈一枝花.天生瑚璉套.梁州曲〉:「腰肢嫋娜,體態嬋娟。」亦作「嬋媛」。

⑵ 美女、美人。唐.方干〈贈趙崇侍御〉詩:「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齣:「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或稱為「婢娟」。

⑶ 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唐.劉長卿〈湘妃〉詩:「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⑷ 牽引、縈繞。《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念女嬃之嬋娟兮,涕泣流乎於悒。」南朝梁.江淹〈去故鄉賦〉:「情嬋娟而未罷,愁爛漫而方滋。」亦作「嬋媛」。

2. 「嬋連」:牽連、接續。如:「嬋連冠軍。」古多指親族繁衍牽連。《楚辭.劉向.九歎.逢紛》:「雲余肇祖於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漢.王逸.注:「言屈原與懷王俱顓頊之孫,有嬋連之族親,恩深而義篤也。」宋.洪興祖.補注:「嬋連,猶牽連也。」《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北齊.張起墓誌》:「其先則秦漢之師,萬方規矩。其官則累葉千重,門羅交戟。至如繼軌嬋連者,嗟不可而言矣。」亦作「嬋聯」。

注音: ㄔ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