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ūn zhòng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尊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 相反詞: | 蔑視、藐視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ūn zhòng |
|
解釋:
1.敬重。《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望之、堪本以師傅見尊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這老人家為人必定十分好,所以杜府纔如此尊重報答他。」 2.顯貴。漢.陸賈《新語.資質》:「雖無過人之才,然在尊重之位者。」 3.自重、莊重。《西遊記》第二六回:「這個和尚,越發不尊重了!」《紅樓夢》第六三回:「雖然在這裡,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還該嘴裡尊重些纔是。」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尊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Respect |
| 作者: | 沈六 |
| 日期: | 2000年12月 |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尊重是待人的一種態度,表現對別人的尊敬和重視。尊重的概念以社會的道德意識為先決條件,基於人人平等的觀念,任何人都應尊重他人,因為自己也要得到別人同樣的尊重。西方以平等為主旨,認為每個人都和別人一樣的有自由、尊嚴和受信賴,並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尊重的概念表現在對事務上,是認真負責;表現在信仰上,是對神和神職人員的尊敬。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尊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動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尊重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尊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tsun-tiōng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尊重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