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腦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crocephaly
作者: 蕭金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小腦症又稱小頭症,多由腦部組織的發育不全所造成,頭越小其智能也越遲滯;在智力發展上多屬極重度、重度和中度智能不足類型,其中大多數的語言能力都未能發展。其生理特徵為頭部顯得特別小,頭部周長罕有超過十七吋(常態嬰兒則約有二十二吋),約為兩歲幼童的腦容量。罹患此病者的身材多半矮小,有常人般的肌肉與性器官,頭骨呈圓錐形並有退縮的小顎和狹窄的前額。
  罹症原因視其所屬型態而定:(1)原級性小腦症(primary microcephaly):多數是由於基因的突變所引起;何以產生突變,其原因不詳。可能由母體染色體隱性基因遺傳或由性聯遺傳之性狀不與母體染色體隱性基因共同發生所造成;可能於出生時即出現或可能於出生後數個月方顯現,其發生率約為四萬分之一。(2)繼發性小腦症(secondary microcephaly):是因為胎兒受放射線照射過多所致;其成因難於確定,唯過多核子塵放射可能導致胎兒大腦發育過早遲滯或異常,例如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廣島在原子彈襲擊後倖存的孕婦,經調查當時在距爆炸中心點一千兩百公尺的十二位產婦中,有七位產下小腦症嬰兒。此外在懷孕期間接受過量X光照射;或者生產時難產;或者孕婦有嚴重的營養不良、服用不當藥物或酒精中毒等都可能造成嬰兒腦部損傷,致使腦部發育由此停止,而形成小腦症。
  迄今尚無有效治療小腦症的方法。唯在懷孕期要注重衛生保健外,亦要預防或避免照射放射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腦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