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崇文書院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葉憲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崇文書院為臺灣早期設立的書院之一。據連橫〔臺灣通史‧教育志‧臺灣書院表〕載:崇文書院,原在臺南府治東安坊,為府義學。康熙四十三年(1704),知府衛臺揆建。乾隆十年(1745),巡道攝府事莊年重修;十五年臺灣知縣魯鼎梅移海東書院於舊縣署,而以舊海東書院為崇文書院;二十四年,知府覺羅四明乃就府署之東,新築講堂齋舍,立碑記之。
  另據覺羅四明〔新建崇文書院碑記〕載:歲丁丑(乾隆二十二年),余調是邦。下車後,入崇文書院,見多士衣冠絃誦,彬彬儒雅。……第向來經費不敷,生童等僑寄學舍之旁,褊淺湫隘,未能咕嗶優游,且責成司鐸掌教,勢難兼顧,不無作輟,鼓舞造就之道猶有憾,擬擇地另建。……為講堂,為書齋,為膳堂,以及廊廡器具,無不周備。並據臺令詳:據監生陳丕、武生陳有志、吏員陳琇等聞風慕義,呈捐……等處下則園地七十七甲有奇,每歲應完租粟折納番銀三百四十七員,充入書院膏火之資。爰延內地名宿,以擁皐比,選多士之文行優長者實其中。
  又清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學志‧書院〕載:崇文書院,府義學也。……乾隆初,常以府學訓導掌教。二十四年,知府覺羅四明乃擇地於府署東偏,捐俸率僚屬紳士共成之,講堂齋舍畢具。始延師於內地,掌其教焉。
  故崇文書院為一具義學性質之書院;其前身為臺南府義學,繼遷至海東書院舊址,改稱崇文書院,後並新築學舍,擴充設備,延內地名儒以育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崇文書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