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77.3242 ms
共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即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當時的興致所生。如:「這首詩是即興之作。」
|
末稍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舞譜動作名詞。末稍指身體部位的一端,此端與身體中心的距離最遠。
Ann Hutchinson《Labanotation: The System of Analyzing and Recording Movement》1977.
|
摩擦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學名詞。一物體與所接觸之另一物體間之滑動或滾動運動所產生的阻力。
|
即興表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者不依劇本或事先未經排練,依當下情境而臨場進行的表演。如:「這一場即興表演,使觀眾開懷大笑,十分成功。」
|
即興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類名。即興喜劇是在1500年到1750年間從義大利傳入歐洲各地,其特色是演員可戴上面具,以即興方式演出。他們除了要具備演技外,尚需要兼有舞蹈、啞劇和特技等演出技巧。關於即興喜劇的來源,說法數種;有些學者認為它是從古代希臘劇場(即早期之默劇)轉化而來;有些學者卻認為面具和強調裝扮愚人(fool)的滑稽動作,可能與古代民間信仰和祭祀儀式有關連。還有一些學者則把它視為是十六世紀義大利民間劇團的產物,即興喜劇在義大利和歐洲各地巡迴演出,後來特別受到法國人的歡迎。1661年一個常駐巴黎的義大利即興喜劇團和當地劇作家合作演出帶有法國風格的即興喜劇,這影響到莫里哀(J. B. P. Molière,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N.Y.London, 1998.
|
馬祖卡舞曲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樂曲類型。馬祖卡舞曲是波蘭華沙附近之馬祖維亞省(Mazovia)一帶的民間舞蹈樂曲,舞蹈的節奏為三拍子。蕭邦(F. Chopin, 1810-1849)把它創作為藝術音樂,他的每一首馬祖卡舞曲都有不同的速度和表現特色。從中可以看出蕭邦的馬祖卡舞曲是混合了幾種波蘭舞,正式馬祖卡舞的節奏是強猛和有戰爭特色,另一種稱為奧伯塔斯(Obertas)的波蘭舞,節奏輕快,表現歡樂。還有出自庫爾威省的庫亞威克舞曲(Kujawiak)速度較慢,充滿感情和哀傷,這三種舞曲都是三拍子,同時強音常置於第二或第三拍,造成不均衡的節奏型。馬祖卡舞曲通常分為二或四段,每段有六至八反覆小節。傳統的馬祖卡舞曲是用囊管(風笛...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
扇子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中國民間舞蹈。廣泛流傳於漢族及朝鮮、滿、蒙古、保安、哈尼等少數民族地區。舞者多是一手執扇子,一手執手絹表演,也可兩手各執一扇。扇子為綢質帶邊折扇。表演時,舞耍各種扇花技巧。有純舞、邊歌邊舞等形式。二、保安族民間舞蹈。流傳於甘肅 省臨夏 保安族聚居區。吸收借鑑漢族秧歌中的扇舞形式發展而成,具有保安族獨特的豪爽、粗獷的風格。執扇和舞扇都有其獨到之處,如:全手執扇,手腕的抖動靈巧敏捷。舞扇時,帶動大臂左右的甩動,扇子隨之上翻,舞姿瀟灑。舞扇的花樣,新穎豐富,其中有:〈抖扇〉、〈翻扇〉、〈繞扇〉、〈平扇〉、〈背扇〉、〈抱扇〉等。頭部、胯部隨之自然搖動,別具特色。步法輕盈,舞蹈歡快。每逢年節及...
|
即興演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類型名。即興演奏是指在演出過程中即席創作的音樂。關於即興與作曲的分別,雖試把它們簡單區分為:作曲是有預先的設計與安排,即興是現場創作。但在實際的音樂世界中,許多曲目和演出,都有不同的即興類別和即興使用程度。如用口傳授的音樂,多數是以即興方式作曲,學習此音樂時要靠聽覺,其中可能有些成分已稍微改變再重組,最後記憶起來。在演出時,音樂家可能會用半即興或非即興把記憶中的樂曲演奏出來。西方的藝術音樂非常依賴樂譜,即興指作為附屬性的裝飾或作為臨時的加插。亞洲以口傳音樂為主的地區(尤其是南亞和東亞)卻非常注意即興與傳統素材的區分。音樂家不只尊重其文化傳統訂下的即興規則,同時也嚴格地遵守。同時音樂家演奏時...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
同理心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名詞。在戲劇演出中,觀眾對演員角色所產生的認同感。當劇中角色在高興、困頓、甚或是危險的狀態中,觀眾同時可以感受的心理狀態。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姿勢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演出名詞。演員為了傳達某些訊息所作的肩膀、手、臂、腿、足、頭等種種肢體語言,例如:演員聳肩以表示輕蔑、不了解或沒興趣等意思。英國的戲劇家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 1926-)所編的《蕾蒂絲與獨活草》(Lettice & Lovage)劇中,瑪姬史密斯(Maggie Smith)對導遊搖著無力的手,表示她對他的介紹覺得乏味。謝佛以這種非美化的方式,敘述女主角對正在參觀的房子的輕蔑。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